南越王博物院

其他

看展攻略 | 闹市中的南越宫苑

来到广州,千万不要错过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瑰宝之地——南越王博物院!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观展体验,小编特别准备了一篇南越王博物院的官方攻略,让我们一起揭开南越王博物院的神秘面纱,探寻其中的魅力与奥秘吧!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解放北路867号,前身是1988年开放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北京路374号,前身为2014年开放的南越王宫博物馆。看展攻略
2023年10月2日
其他

看展攻略 | 神秘王墓藏了哪些珍宝?

来到广州,千万不要错过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瑰宝之地——南越王博物院!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观展体验,小编特别准备了一辑南越王博物院的官方攻略,让我们一起揭开南越王博物院的神秘面纱,探寻其中的魅力与奥秘吧!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遗址类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解放北路867号,前身是1988年开放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北京路374号,前身为2014年开放的南越王宫博物馆。(温馨提醒:9月30日王墓展区白天门票即将售罄,请先预约再出行。也可在18:00-20:00预约参观夜场,票量充足,活动丰富,观展体验更独特。)南越王博物院中秋国庆假期开放指南​​深藏山中的王墓王墓展区以1983年发现的南越文王墓为核心,该墓是岭南地区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彩绘石室墓。古墓坐落在象岗山的高峰之下,两千年前南越国人在这个山顶向下开凿出一个深20米的大坑,再把大批巨石运来构建墓室。墓葬未经盗扰,因1983年的一次施工才意外揭开了这座两千年前墓葬的神秘面纱。墓室结构平面图​俯瞰图南越珍宝墓中共出土一千多件(套)文物,其中“文帝行玺”金印、角形玉杯、丝缕玉衣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南越文王墓被誉为“岭南文化之光”。融汇古今的殿堂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以古墓为中心,分为古墓区和展馆区。古墓区在对南越文王墓进行原址保护的基础上向公众开放展示,让您可以亲身走入墓室空间,了解这座两千年前古墓的结构与布局。在展馆区中,基本陈列“南越藏珍——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南越文王赵眜墓的出土文物为核心,按器物的材质、类型、功用等予以展示。南越文帝“南越文帝”以南越文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帝印”、“赵眜”等玺印和史书记载为起始,为大家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他是南越国开国君主赵佗之孙,自称南越文帝。同时,该单元展示了墓主人身着的丝缕玉衣,并以珠玉敛葬,凸显了南越文帝尊贵的身份与地位。墓中还发现有15个殉人,体现了南越独特的丧葬文化。美玉大观南越文王墓出土玉器244件(套),分为玉容器、玉带钩、玉佩饰、玉剑饰四大类,其中装饰玉多达140多件(套),充分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玉技艺,被认为是西汉玉器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兵器车马南越国创立于秦汉之交,开国者赵佗本为秦将,秉承秦汉尚武之风,南越国的军事实力也颇为不俗,这是其能够在强大的汉王朝之南,相对独立存在93年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南越文王墓出土了大量的兵器,锻打的铁制兵器近半,反映出南越国已经进入铁兵器时代。海路扬帆2017年,南越文王墓与广州的其他遗产点一同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南越王墓作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时期的重要见证,其出土文物包括来自地中海、西亚、东非、南亚、东南亚板块的物品或符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各大板块互相连通,文化元素开始融合的有力证明。生活器具南越文王墓出土有漆木屏风、铜镜服饰、熏炉灯具、药材药具、博局砚墨等日用生活器具,种类繁多,造型各异。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南越人的生活器具仍以铜器和陶器为主,同时也大量使用漆木器。宫廷宴乐南越文王墓出土了大量烹饪、饮食、盛储、盥洗器具,具有秦、汉、越、楚、蜀等多种文化特征。其中越式鼎、提筒、印纹陶等器物在造型纹饰方面,都有浓厚的岭南特色。墓中出土了五套成编的大型金石乐器,丝弦、土陶各类乐器齐全,展现了墓主人钟鸣鼎食、弦歌乐舞的奢华生活。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期我们将移步王宫展区,带大家看看南越王的宫廷御苑,敬请期待~撰稿、编辑:梁悦晖审核:吴丹微审定:王维一
2023年9月30日
其他

荧彩越宫·夜 | 王宫上大分

双节将至,王宫展区上大分!荧彩越宫·夜,闪亮登场!还记得之前在王墓展区度过的“梦回南越”之夜吗,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呢?10月2号晚,王宫展区丰富的活动等你来!古老的遗址和现代的荧光元素碰撞出酷炫的光彩,这次我们主打一个荧光闪耀,为你注入满满多巴胺能量!你知道吗?现在的王宫展区曾经是广州市儿童公园,陪伴了几代广州人的成长。如今,游乐园变身博物院,曾经的小朋友也成了大朋友,也许更有了自己的小宝贝。无论你是否带着旧儿童公园的集体回忆,这个夜晚,都一起来吧!看看广州的城市记忆,体验广州本土文化,感受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旧广州市儿童公园大门)在夜色降临时进入王宫展区,前往签到处,即有机会领取荧光大礼包一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怀旧游园活动约定你!投壶、猜灯谜、套圈圈、扔沙包、跳房子等等,根据游玩指南,集齐印章,就可兑换精美礼品哦~在岭南两千年中心地,看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巧开石门,进入主棺室 | 王墓发掘记⑥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编辑:梁悦晖审核:吴丹微审定:王维一
2023年8月2日
其他

宴乐之所发现成套编钟!| 王墓发掘记⑤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编辑:梁悦晖审核:吴丹微审定:王维一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悬空发掘“珍宝库”| 王墓发掘记④

向上滑动阅览一、饮食器具:铜壶8、陶匏壶1、铜提简1、陶提筒1、陶瓿4、陶罐2、陶双耳罐7、陶小盒1、铜鼎17、陶鼎9、铜鍪4、铜烤炉1、铁钎6、铜姜礤1、铜挂钩5、铜勺23、铜匜20、铜鋗7、铜盆1、银卮1、金釦牙卮1、漆杯金座足1;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正式发掘,旗开得胜!| 王墓发掘记③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编辑:梁悦晖审校:吴丹微审定:王维一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考古队夜访古墓 | 王墓发掘记②

未完待续往期回顾:全新首发!40年前考古队员的镜头记录了什么?象岗山上的意外发现
2023年7月5日
其他

象岗山上的意外发现 | 王墓发掘记①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编辑:梁悦晖审核:吴丹微审定:王维一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全新首发!40年前考古队员的镜头记录了什么?

如果您曾到访过王墓展区,一定知道一个冷知识:每位观众最早接触到的,不是展厅、文物或展板,而是南越文王墓的考古发掘记录片。这个纪录片记录了考古发掘队员的王墓发掘影像资料,还有考古出土文物背后的故事。可以说,这个发掘纪录片是很多观众的王墓初印象。由于原版发掘纪录片年代已久,画面清晰度有限,为纪念南越文王墓发现发掘40周年,南越王博物院组织修复了考古发掘原始画面,并以全新的剪辑、配音制作了新版的南越文王墓发掘纪录片。近期,全新发掘纪录片已在王墓展区的中文录像厅投入使用,线上的观众可能还没一饱眼福。接下来,让我们看看40年前考古队员的镜头记录了什么?1983年夏天的象岗山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机器轰鸣、尘土飞扬随着象岗山内发现古墓机器声戛然而止神秘南越国由此重现真容古墓深藏于象岗山腹距离山顶约为17米由红砂岩石构筑而成这是谁的墓?墓里又会有什么重大发现?考古队员进入墓室后分成不同空间逐步发掘通过仔细清理、提取文物古墓的布局和功能逐渐清晰墓道曾填塞大量巨石用于防盗墓道尽头是一个木质椁室椁内陪葬了铜车饰和仪仗饰等墓道及外藏椁处有两名殉人殉葬古墓石门呈半开启状态门后为前室主要出土铜车饰、陶器等随有“景巷令印”的殉人葬于此东耳室出土了大量乐器和酒器出土了成套的编钟和句鑃乐器旁还发现有一位乐师殉人西耳室出土丰富器物数量和类型为全墓之最器物原本分层放置于木架随葬木架朽坏后,器物层层叠压为此考古队员搭建了操作平台逐层拍照绘图、细致发掘第二道石门后是全墓的核心:主棺室墓主棺椁放置于此主棺室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珍贵文物其中“文帝行玺”龙钮金印实证了墓主是南越国的第二代王东侧室殉葬了南越王的四位妃妾根据随葬印章和器物可知分别为右夫人、左夫人、泰夫人和部夫人其中右夫人身份等级最高为诸妃之首西侧室发现了七位殉人没有葬具,应为仆役其中两位仆役的骨骸与牛、猪等祭祀之物混杂后藏室出土了大量炊煮用器有些器皿中还存放着食物残骸以及食物残骸包括鸡、猪、牛等肉食以及丰盛的海产品1983年发掘的南越文王墓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汉代彩绘石室墓40年前在考古人的努力下南越文王墓重现天日南越国的历史和文化为公众所知40年后王墓展区迎接着八方来客为公众提供丰富的展览和活动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点谨以这份全新发掘纪录片向所有参与了发现、发掘、保护和建馆的前辈和老师们致以最高的敬意!接下来我们将以“王墓发掘记”系列文章为大家回顾这段珍贵的历史敬请期待!视频统筹:胡田甜编辑:黄巧好、梁悦晖审校:吴丹微审定:王维一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王墓展区基本陈列

南越藏珍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是岭南地区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唯一汉代彩绘石室墓,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中出土文物1000多套、一万余件,其中“文帝行玺”金印、玉角杯、错金铭文虎节、印花铜板模、平板玻璃铜牌饰等文物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两千年前岭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南越王博物院于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展示南越王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之一,其中《南越藏珍》展览获得2010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南越文帝
2023年5月25日
其他

皇家园林露真容 | 广州原点考古手记③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南越王博物院从10月25日起临时闭馆。我们将在自媒体平台持续更新文章、海报和视频等内容,陪伴大家一起度过闭馆的日子。除了“王墓珍宝”系列,我们还将推出《广州原点考古手记》系列文章,揭秘王宫的考古发现过程。好戏还在后头1995年发现的大型石构水池直接标出了南越国宫署的坐标,从此以后,考古人员密切关注着这个区域的每处施工。1997年,石构水池以南,原广州市文化局大院内,一个大型建筑工程正在酝酿,考古人员要在8个月内完成地盘内4000多平方米的考古勘查。而在划定的勘查区域内,居然完整地清理出一段长约160米、保存基本完好的曲流石渠遗迹。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与其北面石构水池相连接的导水木质暗槽,证明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是通过木质暗槽连接,两者组成南越国王宫御苑中的人工园林水景。▲南越国曲流石渠想象复原图
2022年11月4日
其他

华音宫讲坛 | 王子今:论秦始皇南海置郡

南越王博物院华音宫讲坛暑期学术季来了!这一次,我们邀请到王子今教授以“论秦始皇南海置郡”为主题举行讲座,本次讲座将以直播的形式对公众开放。本周五(7月22日)下午三点,诚邀各位观众在“南越王博物院”官方微博、B站、视频号等线上渠道参与此次讲座。先来了解一下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秦统一的规模,并不限于兼并六国。进军岭南,并置桂林、南海、象郡,使得秦帝国的版图在南方超越了楚国原有疆域。中原政治实体的直接管理,首次扩展到珠江流域。而中原政权控制的海岸线亦得以空前延长。这对于中国海疆史、海洋资源开发史和海上交通史意义十分重要。考察西汉时期南洋航路的开通,不能忽略秦始皇时代前期之功。学者简介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第四届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访问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出版《秦汉交通史稿》《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交通考古》《秦汉名物丛考》《秦汉儿童的世界》《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秦汉海洋文化研究》《插图秦汉儿童史》《中国盗墓史》《秦交通史》等学术专著。讲座信息讲座题目:论秦始皇南海置郡讲座专家:王子今讲座时间:2022年7月22日下午3:00讲座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一楼会议室直播地址
2022年7月1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时光之上:回眸5000年

面对历史,我们不能改变,发明什么,只能在坚定的信念里,看到历史的真实。——题记不知不觉已是五月下旬,《发现良渚》也就此步入了尾声。在这趟穿越5000年时光的旅程画下句点之前,让我们再次回眸,从“八十余载发现路”的起点开始,重温这次展览中的动人故事,和精彩的文物细节。你是否曾留意过,展厅中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良渚遗址最早的发现者——施昕更。“年轻”,是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1936年5月,时任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今浙江省博物馆前身)地质矿产组工作人员的施昕更参加了杭州古荡遗址发掘。在对出土器物进行整理的过程中,他意识到“家乡良渚镇屡有出土的石器应与古荡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于是回到家乡进行实地考察,在棋盘坟附近一片干涸的池底,发现了一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受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报告的影响,他意识到这些黑陶与山东城子崖黑陶之间或许存在渊源。施昕更的发现得到了馆长董聿茂的重视,并由此促成了良渚遗址的正式田野考古发掘。那一年,他25岁。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施昕更先后三次代表西湖博物馆对包括棋盘坟在内的六处遗址进行了初步发掘,获得大批黑陶和石器,并发现了以良渚为中心的12处遗址。施昕更(左)与董作宾(右)在良渚遗址(棋盘坟)遗址现场
2022年5月22日
其他

来自00后的“发现良渚”VR展,尽览美玉上的小细节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新鲜出炉,由00后打造的《发现良渚》VR展。该展通过拍摄文物实体展览构建三维虚拟空间,以全景、图片、文字、视频等要素进行720度全景展示,观众根据场景地图进行放大、缩小、移动观看等操控,便可实现展览场景的虚拟漫游,自由参观。通过文物上标注的热点,还可跳转到丰富翔实的文物介绍页面,多维度欣赏文物。每天看三遍,顺着看、倒着看、转着看,怎么看都方便,展览棒棒的!展览首度配有中英文双热点,一次满足国内外观众的观展愿望!通过观看,你可以漫游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可以了解距今5300-4300年,以杭州市良诸、瓶窑两镇为核心,面积达3.6万余平方公里我国新时期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可以观看汇集五千年良诸古国及二千年前秦汉帝国下岭南的精品文物;还可以聆听策展人对展览的深入解读。
2022年5月6日
其他

55张展陈美图带你“玉”见良渚

如果您是南越王博物院的忠实观众,一定对“汉代诸侯王系列”临展和“发现系列”临展有所了解,其中,“发现系列”有“发现邢窑”“发现越窑”等,该系列专题展览通过精美考古文物带领观众探索中华文明的多元魅力,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1月26日“上新”的“发现良渚”展览就是该系列的最新力作,分“文明之邦”“神王之国”“古今之路”三部分,力图为观众还原五千年前水乡泽国的良渚风采。以下请跟随志愿者欧阳威的镜头,看看良渚古国中的别样风景。1文明之邦第一部分“文明之邦”,主要为观众展示了良渚古城的建造,如宫殿模型还有河道区模型等,还展出了与先民生活相关的一些文物,试图为观众还原几千人前古人的生活状态,此外,展览还通过材料和工艺过程演示了良渚先民的手工业,直观展示出古人的精工细作。
2022年4月27日
其他

发现良渚丨怎么分清璧、环、璜……

玉器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在汉字中,与玉有关的不胜枚举,有琮、璜、珌、珏、珥、璋等等。博物馆展出的各式美玉琳琅满目,单是圆形的玉器,就有多种不同形制,其中比较常见的,应当是玉璧和玉环。《尔雅·释器》对玉璧、玉瑗和玉环进行了区分:“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是边宽,好是孔径,即根据边宽与孔径的比例,来辨别璧、瑗和环,并被后人看作这三类玉器定名的经典理论。但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类似玉器肉好并不一定符合这一规则,体现了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制图:廖雪莹(实习生)考古学家对玉器的定名,并未拘泥于古代文献的解释,同时也参考了玉器的出土位置与实际用途,考察周汉之间的圆形带孔玉器,大致有以下几种:一、玉璧通常玉璧直径大于10厘米、孔径不及直径一半。《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说文解字》释璧为:“瑞玉,环器也。”玉璧作为古代用来祭天或陪葬的礼器,被古人认为具有祥瑞的寓意。浙江余杭反山遗址20号墓出土玉璧二、玉环环的直径一般小于10厘米,主要作为组玉佩构件,而不是装饰手臂。南越王墓出土的组玉佩中含有多件绞索形玉环,右夫人组玉佩(B组)有两件透雕玉环,非常精美。右夫人组玉佩(B组)三、玉瑗、玉镯直径在7-12厘米、孔径在5.5-7厘米间,成人手臂可以穿过中孔,一般可佩戴在手臂上作为装饰。玉镯和玉瑗的区别,主要在于厚度。一些学者把边宽大于体厚的,称为“瑗”,体厚大于边宽的,称为“镯”。云南出土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突沿玉镯,整体作玉璧形,内孔边沿突起,这是滇国特有的一种臂饰。这种玉镯在墓葬中大多出自墓主的手臂部,有的和铜镯同时使用,有的镯上还附有死者的肘骨残片。突沿玉镯
2022年3月24日
其他

发现良渚 | 切磋和琢磨,居然来自这个古老工艺!

良渚玉器不仅代表着史前玉器极高的琢玉工艺,还系统呈现了良渚具有高度统一的社会认知体系和稳定有序的社会运行机制。琢玉过程中,工匠需遵循“切、磋、琢、磨”四道工序。切:即运用工具和解玉砂将玉料锯开;磋:将玉料进一步切割打磨出基础的造型;琢:使用工具雕琢花纹或钻孔;磨:对玉器进行抛光让其散发光泽。以良渚的代表性玉器——玉琮为例,其制作过程可细分为制坯、打样、管钻、分节、刻纹和打磨等六个工序。良渚玉器制作的流程良渚玉器的琢玉工艺承前启后,随着玉器种类和组合的多样化和形制复杂化,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琢玉工艺,对后代的玉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01线切割和片切割良渚玉器的玉料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此外还有蛇纹石、叶腊石,以及少量的绿松石、石英、玛瑙、萤石等,玉器受沁明显,多呈现“鸡骨白”和“南瓜黄”。玉器的切割可分为线切割和片切割,线切割指利用线、绳带动硬度较高的解玉砂在玉料上反复运动,主要运用于平面体量较大的玉器,如玉钺、玉璧等,由于线切割留下的痕迹呈波浪形,良渚玉璧并不平整,平置时无法与平面完全贴合。线切割还用于扁平状玉器的弧状成型,以及透雕玉器的镂孔。良渚文化时期与西汉南越国时期出土的玉璧片切割是指用硬性工具带动解玉砂的切割方式,其特点是切割痕迹较为平整,用于玉管、玉锥等玉器的成形中。片切割的深度有限,但是不影响长度,良渚文化晚期出现了超过30厘米的单体锥形器,即为片切割工艺的充分运用。此外,片切割工具还在琢玉的其它工序中大显身手:针对玉璧、玉璜等玉器圆弧形外廓的裁切,在反山出土的许多玉璧外缘面可观察到双向片切割的痕迹;利用片切割进行减地和打洼,如玉琮表面兽面纹和鼻端凸块的凸起和兽面眼部的打洼均采用了片切割技术。玉冠状器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从“國”到“国”

《说文解字》:“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
2022年2月25日
其他

发现良渚|佳节配好酒,良渚人饮酒的仪式感

在南越王博物院“发现良渚”展厅,一件造型奇特的陶器引起了观众的驻足,只见它的主体为一个陶钵,侧边还带一个较高的漏钵,整体造型像组合在一起的碗。陶过滤器良渚文化时期浙江余杭黄路头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这被认为是一件滤酒器。距今5300-4300年前,酒并不像今天这样清澈见底,良渚先民酿造的粮食酒或果酒很可能会存在酒糟,带酒糟的酒经过漏钵过滤,就可以获得清爽纯净的酒水。
2022年2月15日
其他

发现良渚丨良渚先民吃什么?

明天就是元宵节,肯定少不了一顿大餐,饺子、元宵、汤圆,大家安排上了吗?记住要远离野味,熟食无忧哦!一起看看5000年前良渚先民吃什么?良渚文化时期的气候总体比现今更温暖湿润,良渚文化位于水资源丰富的江南水网地区,土壤肥沃,天然适合稻作农业发展。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美玉贺岁 |“神的象征”:小眼瞪大眼

发现良渚展期:2022年1月26日至2022年5月20日地点: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二、三楼临时展厅撰稿、部分图片摄影:何少伟编辑:胡田甜审校:章昀
2022年2月3日
其他

展览上新丨“发现良渚”开幕

2022年1月26日,“发现良渚”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协办,展出296件(套)精美文物。展期至2022年5月20日。“发现良渚”是南越王博物院继“发现邢窑”“发现越窑”之后“发现系列”的第三展,将通过“文明之邦”“神王之国”“古今之路”三个单元,与观众一起继续发现中华文明之美,漫游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展览创新性地使用了“实物+数字”双展览结合的形式,单独设置影像展厅,将良渚古城与水利系统的营建向观众娓娓道来,同时展线与多媒体深度结合,全程添加视频二维码,以丰富的视频资料搭建虚拟展厅,为观众立体还原五千年前水乡泽国的良渚风采。良渚文化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展览上新丨良渚·五千年

“发现良渚”即将开展展览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5月20日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主办单位:南越王博物院
2022年1月25日
其他

展览上新 |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今天开幕!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今天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上线!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以中、乌联合明铁佩遗址考古成果图片为主,辅以公元前1世纪至6世纪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考古发掘成果图片,从“寻找大宛”“丝路明珠”“天马西来”“走向世界”四个方面展开,以两千余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与大宛、大月氏诸国建立联系,再到今时今日中国考古人发掘大宛遗址为线索,介绍丝绸之路开通以来绵亘不绝的东西方交流,以及中国考古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卓越贡献。大宛之迹,见自张骞大宛国,位于中亚腹地,今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位置示意图(红圈内为明铁佩古城)费尔干纳盆地公元前128年左右,张骞出使西域,抵达大宛,见到了大宛国王。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这是中国史籍中第一次出现有关大宛的记载。此时的大宛,已拥有相当规模的城市文明,“有城郭居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多从事农耕。这一点在2012年以来中、乌合作进行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中得到了证实。明铁佩古城中的作坊遗迹明铁佩古城,是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城,不仅有功能完善的城墙、城门、马面等城防设施,城内外也有规模宏大的大型建筑和道路系统。诸多重要考古发现表明,明铁佩古城拥有较高的等级和完备的城市功能,是这一时期这一区域内的中心城址,应是大宛国都城。张骞“凿空”西域以来,这里沟通康居、大月氏、大夏、乌孙、于阗等古国,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见证着古代东西方首次大规模的文明交流与接触。百国千城,丝路同兴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开启了西域诸国与中国的频繁交往,一条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由此而兴盛。公元前1世纪至6世纪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包括汉长安城、汉魏洛阳城、邺城、楼兰故城、交河故城、明铁佩古城、撒马尔罕古城、罗马等,横贯欧亚大陆两端,展现出一幅由丝路沿线城市组成的璀璨历史长卷。汉长安城渭桥遗址出土的“丝路一号”古船,采用的木钉并联船板技术,为国内首次发现,却是罗马时期地中海区域广泛使用的造船技术,成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的重要例证。渭桥遗址“丝路一号”古船东汉时,佛法沿丝绸之路东传至洛阳。北魏建都洛阳后,佛教进入发展的高潮时期。始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的永宁寺塔,为九层大木塔,规模之大,为洛阳千寺之冠,遗址出土2000多件彩色泥塑像残件,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的泥塑像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边缘的楼兰故城,地理上扼守中西陆路交通的咽喉,汉魏时期为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三间房基址。这是楼兰古城遗址中唯一以土块垒砌而成的建筑。公元前后,沿着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汉朝、贵霜、帕提亚、罗马四大帝国并列其间。处在丝绸之路西端的罗马与东端的汉朝通过埃及、阿拉伯、西亚、中亚等地的商人,间接地进行着文化交融。罗马热衷于城市建设,其城市建筑风格成为传播罗马文化的一个载体。罗马银塔广场遗址想象复原图丝路通途,天马西来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东西方之间的物质文化得到全面交流,各种珍禽异兽、药材香料、农作物、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等都源源不断地在沿线城市中出现。汉武帝曾作《西极天马歌》:“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史载大宛国多产汗血马(又称天马)。西域马种的传入,大大改良了西汉本土马种,此后体态匀称、矫健剽悍成为中国古代骏马的形象特征,生动地反映在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上。甘肃武威雷台墓中随葬的东汉末青铜车马模型,共有铜马39匹,都是“天马”形貌。马踏飞燕是其中之一,是古代骏马造型的艺术珍品。东汉铜奔马一带一路,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联合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对中亚东北部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中、乌双方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明铁佩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不仅如此,中国考古人还先后到洪都拉斯的科潘遗址、埃及的孟图神庙遗址等地参与考古发掘,为其他国家的考古学研究带去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取得可喜的成绩。洛阳铲在境外首次应用中国与肯尼亚考古学者在曼达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中国考古学乘着“一带一路”之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宛明铁佩遗址的考古发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体现。从两千多年前汉朝与大宛的交往,到今天中、乌考古队的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王博物院合作举办本次展览,不仅向观众展现了以大宛为代表的丝绸之路诸多考古成果,更展现了中国考古人为彰显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古代文明辉煌作出的努力。展览信息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主办方:南越王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3月28日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南越宫苑馆二楼临展厅开馆时间:逢周二至周日9:00-17:30,国家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王宫展区撰稿、编辑:徐莹审校:章昀审核:王维一
2021年12月28日
其他

寻找夜郎今日开幕,精美文物抢先看!

《寻找夜郎》今天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展期至2021年1月12日,共展出贵州境内发现出土的256件/套珍贵文物。9月25日开幕当天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有关夜郎的汉文献记载又相当简略,而至今夜郎的都邑类中心遗址和上层贵族、王侯等高等级大墓均未有所发现,所以今天我们对于夜郎,仍疑问重重:夜郎国中心区域在哪?势力范围多大?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如何?那颗由西汉中央政府颁发的夜郎王印还能找到吗?与后世哪些民族具有族源关系?……夜郎是一个有着历史和传统的古国,其文明的存在远远大于其国家存在的时间范围。夜郎文明从产生、发展到壮大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本次展览通过“夜郎哪儿来”、“夜郎怎么样”、“夜郎去哪儿”三个单元进行展示,与您一同追寻神秘的夜郎足迹,寻访夜郎“谜”一样的历史面貌。展览现场↓↓↓↓↓↓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讲座丨李飞:夜郎寻踪

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主办,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博物馆、贵州省赫章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协办的《寻找夜郎》将于2020年9月25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展期至2021年1月12日,共展出贵州境内发现出土的256件/套珍贵文物。9月25日开幕当天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并将有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研究员给大家带来讲座:《夜郎寻踪》。讲座信息讲座主题:夜郎寻踪讲座时间:2020年9月25日(星期五)上午9:30-10:30讲座地点: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一楼多媒体教室预约方式:在留言区评论“姓名+手机”,选取50名热心观众参加此次讲座(注:本次讲座还将在微博同步直播,不能到现场的观众可以关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微博进行收看。此外,大家也可以通过APP“一直播”收看本次直播的回放。)编辑:何少伟
2020年9月24日
其他

寻找夜郎

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主办,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博物馆、贵州省赫章县文物事业管理局协办的《寻找夜郎》将于2020年9月25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展期至2021年1月12日,共展出贵州境内发现出土的256件/套珍贵文物。9月25日开幕当天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贵州号称“夜郎故地”,夜郎不应该只有“夜郎自大”这样的偏见,夜郎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贵州的夜郎,也是南越国相邻的夜郎,更是秦汉帝国边缘的夜郎。早在2000多年前,地处岭南的南越国与地处西南的夜郎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2000年后的今天,代表夜郎文化的珍贵文物来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南越文化相遇与碰撞,相信此次展览定能为两地历史文化交往续写新的篇章。
2020年9月23日
其他

夜郎故地:指尖上的多彩贵州

眜眜咦!蓝蓝!你怎么也跟我一样换新衣服啦?emmm......因为漂亮嘛~~蓝蓝贵州是夜郎故地的主要区域,曾生活着称为“濮”的族群,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演变,以及民族融合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贵州逐渐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今贵州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仫佬、满、蒙古、羌等18个世居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今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生活在夜郎故地上少数民族的服饰、银饰、刺绣、剪纸、蜡染等指尖上的艺术,因为它们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彩贵州”浓墨重彩的一笔。布依族服饰布依族传统服饰多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在贵州布依族分布的地区,男子服饰变化不大,妇女服饰在清乾隆以前和其他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大同小异,据乾隆《独山州志》载:妇女春二、三月间,各携筐篮沿山采菜,……项挂银圈,腰挂彩带细条,环身炫目。布依族男装近代以来,尤其是解放后,布依族地区妇女服饰变化相当大,例如贵州黔南主要有四种:一是短衣斜领窄袖,胸挂花围腰,头搭毛巾或蜡染花帕,下穿大口裤,裤脚滚花边,这种装束多见于惠水、长顺、平躺、龙里、都匀、贵定等县市;二是上穿斜襟大袖衣,衣长齐膝,下穿大口镶边裤。三是穿斜襟窄袖上衣,系二尺长的围腰,梳一根大独长辫,拖在背上,不包头帕,下穿大口长裤,不镶边。四是与汉族妇女服饰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多分布在都匀、独山、贵定等交通较为便利的县市。布依族老年妇女装布依族女盛装布依族枫香染枫香染流传于贵州省惠水县城东南部地区。清代道光年间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印染工艺大发展时期,其手工技艺无疑是独特的、成熟的民族民间印染工艺之一。其装饰纹样、图案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用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是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不可多得“不须出土的文物”。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技艺传承人绘制图案枫香染制作工艺过程与枫香油密不可分,能分泌出枫香油的枫树木质为红色,秋季树叶发红。取枫香油的方法类似割橡胶,用刀斧在枫香树上砍出口子、枫香油便会流出,用容器接纳后,加入水在火上熬制,用丝状棕皮滤掉渣滓,等枫香油飘在水面,取出后再将其冷却固化。枫香染图案样式绘制图案时,用适量备好的枫香油在炭火上溶解,图案画好后可以开始染色,枫香染的染色材料及工艺和蜡染基本一样,也是用蓝靛浸染,小岩脚称为土靛。干靛加水稀释后,将画好的布料漫漫浸入桶内反复浸染,每浸一次颜色就会相应加深,直至达到所需的深度。整个浸染过程,小岩脚(寨名)叫作“冷染”。枫香染色调以青、蓝、白为主,没有其它色彩变化。染色完毕用沸水脱去油脂,显出青底蓝、白花的图案。脱脂后用清水漂洗、晾干、碾平,整个制作过程就告完成。枫香染成品苗族服饰苗族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比如黔南苗族服饰仅从装饰手法可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是以桃花为主要装饰手法的,主要有龙里中排的白裙苗,瓮安、福泉的白苗,长顺白苗和龙里平寨的“角角苗”,这几个地区苗族服饰在整体造型、装饰部位和色彩搭配上又各不相同。贵州龙里县白裙苗二是以蜡染为主要装饰手法,适当辅以桃花刺绣的苗族服饰,有三都普安、都匀王司的套色蜡染大花衣,花苗衣裙,红苗长裙等;贵定、龙里、福泉一带的花苗服饰,上衣为蜡染锦底,中间插进鲜艳的桔红和淡黄色桃花,百褶裙有蜡染条纹;罗甸红苗服饰主要表现在蜡染百褶裙上插进红色桃花或布贴花,上衣为纯白色短上衣。贵州黔南州花苗服饰三是以青色服饰为基本色调,局部配以蜡染、桃花,或用海葩作为装饰品的,有长顺的“青苗”,惠水、罗甸的“青苗”、贵定的“海葩苗”。贵州惠水县青苗服饰水族服饰水族聚居区以农业经济为主,农忙之余,兼事手工业,织、纺、印、染、绣等无所不通,生活中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他们对色调欣赏的和谐统一,因此大自然的蓝色、青色等冷色调同浓荫、清泉等清爽柔和相一致,在他们心理上产生安定和平之感,故而水族人崇尚蓝、白、青为主色调的冷调色彩,服装一般以青色和蓝色为主色,以白色作为装饰点缀,浅淡素雅、朴素大方是他们对服饰的主要审美和价值取向。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女盛装水族服饰以妇女的衣着及配饰最有特色,而男子服装则已基本同化于汉族,只在民族节日或喜庆时刻,能见到少数人穿着对襟上衣头包白巾的传统服饰。妇女传统服饰种类较多,可分为五种类型:一是三都县城关、水龙、周覃地区及毗邻的独山基场地区妇女着蓝色大襟半长衫,靛青色长裤,绣花长围腰,围腰上端以银链挂于劲上,腰间两侧有提花飘带以系紧围腰,飘带系好后拖于身后,脚穿尖钩绣花鞋或元宝盖绣花鞋。二是三都县及黔东南榕江、雷山毗邻地区的水族妇女服饰,衣脚幅面窄小,岔高摆园,坎肩绲布由肩部向背部椭圆。头饰包白色头巾,头巾收扎于颈后,靠近榕江、雷山边界的仍保留着外包方格黑白花巾的传统。三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及荔波县的水族妇女,喜着青紫色半长无领右衽大襟衣,戴不锈花之素净长围腰,上有精致银链及绣工讲究的飘带,已婚女子不挂围腰,而束长方形青紫色围巾。三都、荔波等地水族女盛装四是都匀内外套的水族妇女,衣裤均镶花边,长衣近膝,衣身、衣袖及裤脚均较宽大,短围腰不配银链而系腰带,长帕包头,外用一块白毛巾横扎。五是三都县牛场、普安等地于苗族杂居
2020年9月22日
其他

夜郎故地——贵州:一个容易被误解的地方

蓝蓝眜眜,你的衣服好漂亮呀!怎么突然穿成这样子了?因为即将有来自贵州的展览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呀!我这是提前感受一下多彩贵州的风情~眜眜童鞋们,我们也一起来预习一下有关贵州的历史小知识吧~提起贵州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呢?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夜郎自大”、“黔驴技穷”、“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等诸类形容贵州的成语或谚语。其实,这三种观念是古人对贵州有失偏颇的误解,时至今日这些误解依然存在,我想也许是部分人对地处中国西南的贵州缺乏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所致吧!贵州是夜郎故地的主体区域,关于夜郎太史公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就开篇明义地说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可见司马迁记之以“夜郎最大”,而非“夜郎自大”。一字之差,则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夜郎自大”一词,《成语词典》说是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绛妃》,其文曰:“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泊为尊。”这句成语是用来比喻坐井观天,妄自尊大的,类似的情况在《史记》滇王与汉朝使者的对话中亦有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可见,司马迁的记载最先流露出自大情结的是滇王,夜郎王只不过附和多了几句嘴而已,“自大”的品牌遂从此由夜郎王代言,成了其专属。加之后世文学作品的渲染以及文人的加工,“夜郎自大”一词不胫而走,从此家喻户晓。滇王与汉使对问漫画如果说“夜郎自大”使部分人误解了贵州,那么人们对“黔驴技穷”的误解就更加深刻了。“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原文记载如下: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驴技穷”漫画在说“黔驴技穷”之前,我们先厘清相关历史信息。柳宗元创作《黔之驴》的时间是为唐朝中后期,此时的地方行政区划是“道、州、县”三级。而文中之“黔”指的是黔中道,所辖范围大致涵盖今天的湖南西部、重庆东南部、贵州大部和湖北西南部一带,并非只指今贵州。之所以把“黔驴技穷”中的“黔”误认为是现在的贵州,应该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黔”逐渐成为贵州的代称的缘故,后人在不清楚相关历史信息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误把“黔”认作今贵州也是情理之中。但有一点需要正名,从柳宗元所要表达的情况来看,黔中道本无驴子,“黔”之虎所食之驴是为“入黔之驴”,“技穷之驴”亦是“入黔之驴”。唐黔中道行政区划图关于第三个误解。浙江文人王世性来到贵州时,在《黔记》中说到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是对贵州地理和气候特征的概括,这本是一种形象性的描述,并没有什么贬义。可是,由于某种偏见,人们常常从负面上去理解它。遂三人成虎,从而又误导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贵州的认识。其实,它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贵州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贵州高原跬步皆山,气候湿润,有山、有水、有河流,这恰恰是贵州的天然优势所在。“人无三分银”这是过去时人的说法,历史上,贵州的经济一向落后于全国,嘉靖《贵州通志·财赋》载:“天下布政司十有三,而贵州为最后,故贵州财赋所出,不能当中原一大郡。”贵定县音寨金海雪山历史上贵州发展的不足我们无法改变,但今天的贵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贵州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奋斗,以及全国上下的支持与帮助,现今的夜郎故地——贵州,已是“多彩贵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对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
2020年9月21日
其他

七一献礼,南越王线上展览来啦!

七月一日,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第99个生日。自2017年被评为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以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以南越王墓精品文物为基础,深挖传统历史文化内涵,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历史文物知识,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坚定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19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举办了各类优质展览和主题学习活动、加大基地宣传、在社区推广主题流动展、关注老年群体文化生活,全年吸引了观众579616人到基地参观。共有66个党支部开展了70场主题学习活动,党员1838人次进馆,对比上一年开展党员活动场数增长了180%,参观人次增加了228%。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坚持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南越王墓出土精品文物专门设计了《坚定文化自信
2020年7月1日
其他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恢复开放公告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有序推进文博单位恢复开放和复工的指导意见》,以及广东省、广州市关于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相关通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将于3月18日起恢复对外开放,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安全有序开放,我馆将全力落实防控措施,具体办法如下:1、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日的9:00—17:30,16:45停止入场;开放区域为整个博物馆,包括基本陈列、临展、墓室等区域;夜间开放服务暂停。2、我馆将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购票参观,目前仅接受个人预约,每日限额400人,每小时限额50人,如无法预约购票,则表示该时段已预约满额,可选择预约下一时段;博物馆原购票窗口暂停服务,观众可通过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微信主页下方进入预约系统进行预约和购票(全票10元,半票5元);符合免票条件的学生、老人等观众仅需预约参观,无需购票;另外,每月一次的免费开放日仍然需要线上预约免费门票。3、参观当日,入馆前须接受体温测量,须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本人预约购票的二维码,同时须提供本人“穗康码”(点击下图获取),以上皆符合要求方可入馆;如有体温异常(≥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的观众谢绝入馆。4、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观展时请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聚集,并遵守博物馆相关秩序。西汉南越王博物馆2020年3月17日关于博物馆开放,也许您还有这些疑问:Q:你们是收费博物馆,医护人员有优惠吗?A: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作为遗址性质的我馆仍为收费博物馆。但为感谢白衣天使的逆行而上,开馆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可携带(除本应免费人群外的)4人免费进馆参观!目前,同样需穗康码、身份证、预约购票(免费票)环节。
2020年3月17日
其他

博物馆奇妙夜,明日开启,逢周末上演

在“博物馆奇妙夜”第一晚,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将给大家带来“南越王讲堂”首场讲座:《帝国视野下的南越国》,以全新视角给大家解读南越国史的方方面面。
2019年7月31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73 鍪

鍪(móu)是一种用于烹饪的炊器,多为铜制,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一直流行到西汉时期。据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最早的鍪暂见于四川新都九联墩的战国中期墓,而各地出土的鍪,学者们猜测,很可能是秦人攻占巴蜀后,从巴蜀再传播到全国各地的。“鍪”这一称谓,并非后人所起的名称,在1957年出版的《长沙发掘报告》所载的伍家岭M201西汉墓出土了一件铭文带有“时文仲铜鍪”,由此,考古学家才知道这种器物的真正命名。鍪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容器身侧耳环的样式,即使同一个墓葬出土,不同鍪上的耳环也各有不同,常见的有单耳环、对称双耳环、不对称的双耳环等,尤其是这种左右不对称大小的双耳环,在秦汉之际较为流行,它们是工匠的技术有限而导致的误差吗?这种情况秦汉墓中常见,可见是工匠有意而为之,但是当中的奥妙不得而知,或许和不同的手持方式有关。南越王墓共出土16件铜鍪,分布在西耳室、后藏室和东侧室,比如说西耳室出土的4件铜鍪,双耳的大小是一致的,而东侧室出土的1件铜鍪,正是属于上文所说的大小耳的一种,至于后藏室的11件铜鍪,有7件大小耳相若,2件一大一小耳,还有2件铜鍪的左右耳分别是一只扁耳和一只圆耳。南越王墓出土的铜鍪,耳环各有特色鍪作为炊器,在南越王墓出土时,有的附有铁三足架,它们是一套炊器。出土时,不同鍪盛有不同的食物,如青蚶、龟足、家鸡、猪骨、鱼骨、蛋壳等。此外,在南越国贵族墓中也常有铜鍪出土,可见鍪在南越国是常用的烹饪器物。南越王墓的铜鍪和铁三足架“跟着眜眜学汉字”往期推送(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06.鼎
2018年8月8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72 柱

柱,是一个形声字,从木、主声,《字源》释为“支撑屋顶的木料”。由于柱在建筑中的承重作用,引申开来,在某个方面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或主导作用的事物,我们也称之为“支柱”“顶梁柱”。在我国古代,宫室的支柱通常为木制、圆柱状。汉代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木构件系统。而在南越王宫遗址中,却发现了不少八棱石柱,这与当时中原汉俗迥然不同。学者们研究发现,这种八棱石柱与印度建筑的石柱十分相似。这种文明的相似,使得人们不禁推测,当时南越国与外域民族保有着较为稳定的联系。
2018年8月7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71 玺

玺(xǐ),是一种印章,常常与“印”同现。《广雅》释道:“印谓之玺。”在先秦时期,不论身份尊卑,所持印章皆可称玺,对于材质、印钮、印文都还没有很严格的规定。《左传》中记载,鲁国大夫季武子攻取卞邑,令人持着盖有个人印章的文书(玺书)去向鲁襄公汇报。《韩非子》中也有“君夺臣玺”的说法。可见当时印玺同指一物,臣子之印也可称玺。秦朝时,规定天子所用的印章才能称玺,且玺须以玉制成。由此,玺就同一般的印章区别开来。《说文解字》释道:“玺,王者印也。”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级别最高的帝后印玺,是一枚西汉时期的“皇后之玺”。这枚印玺以白玉为材、以螭虎为钮,高2厘米,边长2.8厘米。于1968年在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狼家沟村被发现,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2018年8月1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70 妾

有关“妾”字的起源,目前学界较为中肯的说法是“有罪女子”。《说文解字》认为“妾”字从䇂(读作qiān,同“愆”,罪过之意),对应“有罪”之意。古时候,有罪之女常充作仆役,因此“妾”也表示女奴,与之相对应的男性奴仆被称为“臣”。《书·费誓》中有“臣妾逋逃”之句,孔颖达释道:“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因而“臣妾”合称,可以指代奴仆。
2018年7月31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9 铭

铭,是一个形声字,从金、名声。这个字最早的意思是在青铜器、石器等器物上刻划文字符号,这些镌刻在器物上的文字被称为“铭文”,其内容大多与记事有关,有颂扬的意味。这个字可以用来指代镌刻在器物上的文字,也就是所谓的“刻器曰铭”。由于铭文书写的特殊性与固定性,衍生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文体,人们也称之为“铭”。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铭诔尚实。”铭主要用于颂赞功德,诔主要是哀悼怀念,这两类文体的写作都应以客观为要。根据我国目前的考古发现,古时的不少器物都有铭文,其中以青铜器最有代表性。南越王墓出土了不少鼎,其中一只汉式铜鼎表面刻有“蕃禺”二字,证实了广州城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2018年7月29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8 漆

漆,最早写作“桼”(qī),形如木中有水向下滴落,表示树汁。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里写道:“木汁名桼,因名其木曰桼。”这种叫做“桼”的树木,树皮里有乳白色的树汁,接触空气后就变成暗褐色,成为所谓的“生漆”。这个字后来添加了“氵”旁,强化其与水有关的属性。《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写道:“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其中的漆是一种树木,是斫琴制瑟的木料来源之一。
2018年7月27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7 泥

泥,是个形声字,从水、尼声。《说文解字》释道:“水也。”意思是一条河流的名称。一说该河属泾水,一说属湘江。但这个字更普遍的意义是“泥土”,其特点是含水量多,多为半固体,呈现粘稠状。泥可以用来做墙壁的涂料,由红砂岩砌成的南越王墓,全墓共17面石墙,就用了黄泥涂抹在石块之间的缝隙,进行加固。
2018年7月26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6 仿

仿,是一个形声字,从人、方声。《说文解字》释为:“仿,相似也。”表示两种或几种事物在特定的方面比较相似。后来引申为模拟既定的某些规定、形制,比如:效仿、仿制。如果是仿制程度特别高,我们习惯称之为“高仿”。《汉书》记载,南越国“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说明在很多方面都有仿照汉朝的现象。比如在宫殿的命名上,会选取和汉宫相似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在汉宫中有名为“长乐宫”的宫殿,相传一代名将韩信就命丧于此;而在南越王墓出土的陶瓮上印有“长乐宫器”的戳记,表明南越国也有一座名叫“长乐宫”的宫殿。
2018年7月24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5 甲

甲,是个象形字,通常用来表示动物表面纹路纵横、可以保护皮肉的硬壳,比如我们熟知的“龟甲”“兽甲”等。古时候,我国的先民们在龟甲和兽类胛骨上刻下占卜、祭祀、战争等重大事件的信息。这些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符号,叫做“甲骨文”,是目前发现较为成熟的文字。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借此追溯华夏文明,见证古时候那些相当重要的时刻,甚至是还原祖先们的面容,触碰那个遥远的时代。在南越王墓主棺室南越王棺椁的“头箱”中,放了一漆奁的龟甲片(因残碎,完整的片数已不可知),细看这些龟片,里面磨平,厚0.1-0.15厘米,磨平面用朱红色划分出垂直的线纹,行距仅有0.7厘米,有几片还在两条垂直的朱线中间钻孔(均未钻穿),有圆角方形的和长卵形的。据推测南越王曾用过这种古老的方法问卜吉凶,死后还要随葬,说明对这些甲片的珍视。
2018年7月22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4 鸠

鸠(jiū),这是一个形声字,从鸟、九声。古时候是对五种不同鸟儿的统称,今天依然保留鸟的含义。《汉语大字典》中说,鸠“形如野鸽,头小胸凹,灰色,有斑纹,长尾,尾端白”。也正是因为鸠的形体特征,古人常用“鸠形鹄面”来形容那些因长期饥饿而致异常消瘦的人。所谓“鸠形”,即腹部凹陷、胸骨凸显;所谓“鹄面”,即双颊瘦削、颧骨凸显。
2018年7月18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3 屏

屏,《说文解字》释为“蔽也”,有阻碍、遮蔽的意思。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作píng时,一般用作名词,最常见的意义就是指代屏风。中学语文课本中也收录了一篇有关屏的说明文《说屏》。一讲到屏风,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富贵显赫之家、雕栏画栋之宫。古时男女有别,屏风正好起到分隔的作用。因此屏风除了实用功能外,还有一定的礼法意义。而在屏风上,通常都有一些装饰性的图画文字,也赋予了它艺术气息。所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在这句诗所描绘的深宫一角中,屏风的存在恰有艺术品的价值。在南越王墓主棺室与东侧室之间——也就是南越王和夫人的葬所之间,发现了一座漆木屏风。我们相信这座屏风也体现出“男女有别”的意味。可惜的是,2000多年后,屏风主体已在墓中朽坏,残余不少泡钉和构件,而泡钉上都刻有序号。专家们根据零件留下的线索,结合汉代屏风的基本特点,按照1:1的比例对屏风进行复原。复原后的漆木屏风通高2米,全展5米,中门可开以作实用;屏身绘以朱墨二色的卷云纹,上设顶饰,下置托座,颇为华丽。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厅中陈列的漆木屏风复原件“屏”字读作bǐng时,通常用作动词,有回避、隐藏、抑制的意思。不少文学作品中都有密语的情节,每当有要事相商时,往往就有“屏退左右”的动作。而我们常说的“屏息”“屏气”,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抑制自己呼吸的气息,所谓“屏气似不息者”是也。“跟着眜眜学汉字”往期推送(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06.鼎
2018年7月17日
其他

【南越工坊】当风筝遇上风(风筝DIY)

所有新会员卡积分均为0,报名成功的会员,须准时参加,缺席扣分至负数时,系统将自动注销会员卡。
2018年4月19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2 陂

陂,一般读作bēi,意思是山坡、斜坡,《释名·山部》释道:“山旁曰陂。”《广韵》释道:“陂,泽障。”这个字也有池沼的含义,《说文解字》释为:“陂,一曰沱也。”段玉裁注:“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后来由“山坡”之义引申出倾斜、壅塞的意思。《正字通·阜部》道:“陂,障也。”在南越王宫博物馆的曲流石渠遗址区,保留有两处渠陂。渠陂由两块合并成圆拱状的岩石构成,横卧在池底,两端与池壁紧贴。渠陂比池底高,形如小水坝,有镇水、阻水、留水的作用。曲流石渠是南越王宫中重要的园林景观,渠陂在此也有造景的功能。当渠中水位不高时,渠陂在上游截留部分水体,以维持园林的水环境;当水流越过渠陂向下流去,在日头的映射下会泛出粼粼波光;当水流湍急时,在渠陂处就有潺潺的水声,大有空谷回响之效。
2018年4月17日
其他

【南越工坊】”撑“起一片天(彩绘纸伞)

所有新会员卡积分均为0,报名成功的会员,须准时参加,缺席扣分至负数时,系统将自动注销会员卡。
2018年4月12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1 臣

臣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像是一只竖立的眼睛。《甲骨文字研究》认为,当人俯身抬眼时,眼睛相对平时来说也是竖立的。臣字有屈服之意,表示一种受制于人、侍奉他人的状态。《说文解字》释为“牵也”,也就是俘虏被人用绳子绑住向前拉的样子。后来引申为奴仆。“臣”字演变这个字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用来指代古时在君主制中的政府官吏。有君王就有臣子,二者通常对举。在古时候,身为臣子,其职责无外乎“事君”二字,《论语》中有“臣臣”之语,意思就是要尽人臣之道,而不能有任何对君主不敬的言行。至于犯上、作乱、弑君、谋权等,都是“不臣”的体现。南越国末期,权臣吕嘉发动兵变,杀死第四代南越王赵兴及太后,另立新君。这场内乱之后,南越国国力渐弱。不久后汉兵南下,南越灭国。后人评价此事,认为吕嘉是以权臣之位欺君覆国,司马迁也评述道“吕嘉小忠,令佗无后”。在南越国墓葬中,亦有不少文物体现“臣”的例子,比如说南越王墓出土了多个了“厨丞之印”封泥,为南越国宫廷中的负责御膳的官吏钤印的。在广州的南越国的一座贵族墓葬中,出土了一枚“辛偃”玉印和一枚“臣偃”玉印,由此可知,墓主人辛偃在南越国担任官职。南越王墓出土的“厨丞之印”封泥“臣偃”玉印和“辛偃”玉印“跟着眜眜学汉字”往期推送(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06.鼎
2018年4月10日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0 骨

骨,《说文解字》中释为“肉之覆也”。在甲骨文中,这个字就像是几根骨头。汉字里含“骨”旁的字基本都跟骨头有关,例如“髓”、“骷”、“髅”、“骼”等。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骨是脊椎动物体内的重要器官,有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作用。当把骨与死亡联系起来,除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唏嘘、“尸骨无存”的悲惨,还有“千金买骨”的求贤之策。此外,这个字还有相当丰富的引申义。它可以引申为物体内起支撑作用的部件,比如我们常说的“伞骨”,一些地区还会用“骨扇”来指代“折扇”。也可以指代一种精神、意志、品质,比如我们常说的“傲骨”“侠骨”“骨气”。还可以表示一种风度、气质,例如表示写作风格的“风骨”,汉魏时期的“建安风骨”以雄健深沉、慷慨悲凉著称;表示书法特色的“筋骨”,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以其字棱角分明、硬朗遒劲而有“柳骨”的美名。
2018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