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着眜眜学汉字 | No.67 泥

周婉琪(志愿者) 南越王博物院 2022-12-03

泥,是个形声字,从水、尼声。《说文解字》释道:“水也。”意思是一条河流的名称。一说该河属泾水,一说属湘江。但这个字更普遍的意义是“泥土”,其特点是含水量多,多为半固体,呈现粘稠状。泥可以用来做墙壁的涂料,由红砂岩砌成的南越王墓,全墓共17面石墙,就用了黄泥涂抹在石块之间的缝隙,进行加固。

 

墓室一角

墙壁由石块砌成,石块间还保留黄泥涂抹的痕迹


南越王下葬时,共有15名殉人陪葬。在湿热的广州地区,历经两千多年,墓中诸人的尸骸早已朽烂,而这些残骨混杂着棺木的碎屑和山地的泥块,大多都难以辨认。在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骨殖中,我们还是读出了一些有效信息。东侧室中,四位夫人的遗骸仅存左夫人骨一具。那些破碎的牙齿、胸椎骨、肋骨告诉我们,她去世时正值青年,年龄大约在20至35岁之间。

在造纸术未经改造、纸张还不普及的年代,简牍和绢帛是比较常见的书写材料。出于保密的需要,对简牍要“缄之以绳,封之以泥,抑之以印”。也就是将其捆扎起来,打好绳结,用泥封住,再在泥上盖戳印章,从而起到密封的效果。这里的泥被称作“封泥”,可以视作后世印泥的前身。

 

封泥使用方法

(图片来自《中华遗产》2017年第5期)


在南越王的诸多陪葬品中,有不少是由人专门打包密封的,在封口的地方留有封泥。虽然其中的一些印泥没有对应的印章出土,但是它们同印章互补互证,对指示印章主人的身份、反映南越国官员制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例如,“眜”字印泥应该属于南越文王赵眜,它的出现,意味着相关陪葬品的封缄有南越王的授权。而“厨丞之印”“泰官”等印泥则对应着南越王宫里一些官职。

 

“眜”字封泥

 

南越王墓出土的其他封泥






“跟着眜眜学汉字”

往期推送

(点击图片或标题即可)



06.鼎  07.雀  08.铎  09.匜  10.韘  11.璧

12.鉴  13.剑  14.瓿  15.矛  16.臿  17.镰

18.渔  19.钟  20.车  21.舟  22.蒜  23.网

24.人  25.卜  26.弹  27.合  28.甑  29.斗

30.钺  31.疾  32.齿  33.兵  34.石  35.臼

36.贝  37.气   38.丝  39.犀  40.蛇  41.灯

42.凤  43.岗  44.宫  45.环  46.门  47.绘

48.腰  49.盗  50.道  51.裂  52.云  53.殉

54.室  55.鱼  56.衣  57.墨  58.碗  59.眼

60.骨  61.臣  62.陂  63.屏  64.鸠  65.甲

66.仿



编辑:霍雨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