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郎故地:指尖上的多彩贵州

陆庆园 南越王博物院 2022-12-03

眜眜

咦!蓝蓝!你怎么也跟我一样换新衣服啦?

emmm......因为漂亮嘛~~

蓝蓝


贵州是夜郎故地的主要区域,曾生活着称为“濮”的族群,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演变,以及民族融合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贵州逐渐成为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现今贵州有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白、瑶、壮、畲、毛南、仫佬、满、蒙古、羌等18个世居民族,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今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生活在夜郎故地上少数民族的服饰、银饰、刺绣、剪纸、蜡染等指尖上的艺术,因为它们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彩贵州”浓墨重彩的一笔。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传统服饰多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在贵州布依族分布的地区,男子服饰变化不大,妇女服饰在清乾隆以前和其他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大同小异,据乾隆《独山州志》载:妇女春二、三月间,各携筐篮沿山采菜,……项挂银圈,腰挂彩带细条,环身炫目。
布依族男装

近代以来,尤其是解放后,布依族地区妇女服饰变化相当大,例如贵州黔南主要有四种:一是短衣斜领窄袖,胸挂花围腰,头搭毛巾或蜡染花帕,下穿大口裤,裤脚滚花边,这种装束多见于惠水、长顺、平躺、龙里、都匀、贵定等县市;二是上穿斜襟大袖衣,衣长齐膝,下穿大口镶边裤。三是穿斜襟窄袖上衣,系二尺长的围腰,梳一根大独长辫,拖在背上,不包头帕,下穿大口长裤,不镶边。四是与汉族妇女服饰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多分布在都匀、独山、贵定等交通较为便利的县市。

布依族老年妇女装

布依族女盛装


布依族枫香染

枫香染流传于贵州省惠水县城东南部地区。清代道光年间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印染工艺大发展时期,其手工技艺无疑是独特的、成熟的民族民间印染工艺之一。其装饰纹样、图案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用价值与学术价值较高,是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不可多得“不须出土的文物”。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技艺传承人绘制图案

枫香染制作工艺过程与枫香油密不可分,能分泌出枫香油的枫树木质为红色,秋季树叶发红。取枫香油的方法类似割橡胶,用刀斧在枫香树上砍出口子、枫香油便会流出,用容器接纳后,加入水在火上熬制,用丝状棕皮滤掉渣滓,等枫香油飘在水面,取出后再将其冷却固化。
枫香染图案样式

绘制图案时,用适量备好的枫香油在炭火上溶解,图案画好后可以开始染色,枫香染的染色材料及工艺和蜡染基本一样,也是用蓝靛浸染,小岩脚称为土靛。干靛加水稀释后,将画好的布料漫漫浸入桶内反复浸染,每浸一次颜色就会相应加深,直至达到所需的深度。整个浸染过程,小岩脚(寨名)叫作“冷染”。枫香染色调以青、蓝、白为主,没有其它色彩变化。染色完毕用沸水脱去油脂,显出青底蓝、白花的图案。脱脂后用清水漂洗、晾干、碾平,整个制作过程就告完成。

枫香染成品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的风格式样、图案色彩、装饰手法、装饰部位等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除支系不同有不同样式外,同一支系苗族服饰中,还有青年式和老年式的区别,青年妇女服饰中又有婚前婚后之分,生育前和生育后之分,盛装和便装之分。比如黔南苗族服饰仅从装饰手法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是以桃花为主要装饰手法的,主要有龙里中排的白裙苗,瓮安、福泉的白苗,长顺白苗和龙里平寨的“角角苗”,这几个地区苗族服饰在整体造型、装饰部位和色彩搭配上又各不相同。
贵州龙里县白裙苗

二是以蜡染为主要装饰手法,适当辅以桃花刺绣的苗族服饰,有三都普安、都匀王司的套色蜡染大花衣,花苗衣裙,红苗长裙等;贵定、龙里、福泉一带的花苗服饰,上衣为蜡染锦底,中间插进鲜艳的桔红和淡黄色桃花,百褶裙有蜡染条纹;罗甸红苗服饰主要表现在蜡染百褶裙上插进红色桃花或布贴花,上衣为纯白色短上衣。
贵州黔南州花苗服饰

三是以青色服饰为基本色调,局部配以蜡染、桃花,或用海葩作为装饰品的,有长顺的“青苗”,惠水、罗甸的“青苗”、贵定的“海葩苗”。

贵州惠水县青苗服饰


水族服饰

水族聚居区以农业经济为主,农忙之余,兼事手工业,织、纺、印、染、绣等无所不通,生活中的自然环境也造就了他们对色调欣赏的和谐统一,因此大自然的蓝色、青色等冷色调同浓荫、清泉等清爽柔和相一致,在他们心理上产生安定和平之感,故而水族人崇尚蓝、白、青为主色调的冷调色彩,服装一般以青色和蓝色为主色,以白色作为装饰点缀,浅淡素雅、朴素大方是他们对服饰的主要审美和价值取向。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水族女盛装

水族服饰以妇女的衣着及配饰最有特色,而男子服装则已基本同化于汉族,只在民族节日或喜庆时刻,能见到少数人穿着对襟上衣头包白巾的传统服饰。妇女传统服饰种类较多,可分为五种类型:
一是三都县城关、水龙、周覃地区及毗邻的独山基场地区妇女着蓝色大襟半长衫,靛青色长裤,绣花长围腰,围腰上端以银链挂于劲上,腰间两侧有提花飘带以系紧围腰,飘带系好后拖于身后,脚穿尖钩绣花鞋或元宝盖绣花鞋。
二是三都县及黔东南榕江、雷山毗邻地区的水族妇女服饰,衣脚幅面窄小,岔高摆园,坎肩绲布由肩部向背部椭圆。头饰包白色头巾,头巾收扎于颈后,靠近榕江、雷山边界的仍保留着外包方格黑白花巾的传统。
三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及荔波县的水族妇女,喜着青紫色半长无领右衽大襟衣,戴不锈花之素净长围腰,上有精致银链及绣工讲究的飘带,已婚女子不挂围腰,而束长方形青紫色围巾。
三都、荔波等地水族女盛装

四是都匀内外套的水族妇女,衣裤均镶花边,长衣近膝,衣身、衣袖及裤脚均较宽大,短围腰不配银链而系腰带,长帕包头,外用一块白毛巾横扎。
五是三都县牛场、普安等地于苗族杂居 水族妇女,除长怕包头尚保留着水族服饰的特点外,衣饰与当地苗族已无大的区别。
贵州都匀市归兰水族乡水族女服饰


水族马尾绣

刺绣是流行于水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艺术造型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水族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水族刺绣技法的种类很多,不同地区的水族在掌握同一技法上有粗犷与精细之分,在掌握不同的技法上也各有所长。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及螺形绣等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水族马尾绣工艺独特,刺绣制品十分精美。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分布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三洞、中和、廷牌、塘州、水龙等乡镇的水族村寨。
水族妇女刺马尾绣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

马尾绣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2006年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马尾与丝线的结合

马尾绣与鞋裤的搭配

水族马尾绣制成品

水族银饰制作

在贵州省都匀市东南部的归兰水族乡,历史上俗称“套头”。这里温暖湿润,高山谷深,水流环绕。从古至今,与外界沟通较少,构成民族民间文化生长发展的独特地理环境。这里的水族妇女和其他地方的水族一样酷爱银饰,在日常生活、婚嫁、祭祀、乃至重大节庆中都保留着以穿戴银饰习惯。
水族银饰传承人制作银饰

都匀水族银饰所有饰件都通过手工制作而成,主要制作工具有风箱、铁锤、丝板、花纹模具、铜锅、錾子、钳子、油灯、铜管等。主要制作原料是 99 纯银。由于白银是珍贵物质,所以这里的加工习俗很特异甚至神秘,关起门来操作,不让别人观看。

水族银饰传统制作工艺复杂,包含铸炼、锤揲、錾刻、焊接、花丝、清洗等环节,有 20 多道工序,是水族民间独有的技艺。银饰的纹样以鱼纹和龙纹为代表,以线造型。线之自由不驯,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突出意境,开合有序,形成了完整的、饱满的、单纯的外型,而其内形变化仍不显单调。线的轨迹生成了不同形状、大小和量感的面。都匀水族银饰传统制作技艺充分体现了水族既质朴、含蓄,又聪明能干、智慧机巧的民族个性。其成品是水族“配在身上的图腾”,成为水族族群认同的重要标志之一,被视为美好、勤劳和富有的象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水族剪纸

水族剪纸是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的一个招牌,剪纸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世代相传。小女孩十一、二岁便拿起剪刀,跟着大人学习剪纸。剪纸内容主要是自然界中的花、鸟、雀、虫以及各种装饰性图案。主要用于水族盛装、便装的领边、衣  边、脚边,花、鸟、雀、虫图案主要用于水族的围腰牌和脚上穿的船形鞋。

水族绣娘在剪纸

水族剪纸大多在农闲或劳作之余,水族妇女相邀几人或一、二十人共同剪纸,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水族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剪出对自然美的崇尚,表达内心世界和美好未来。剪纸成为水族妇女同胞必须学会的生活常识,因此十分普遍,在水乡随处可见。在归兰水族乡,大部份水族妇女可不需事先绘画,用剪刀便能直接剪出各式花样和几何图案。在奉合水族乡几乎每个水族聚居的自然村寨,都有剪纸民间艺人。该乡能凭剪刀直接在纸上剪出花样图案的就有160余人。归兰水族乡奉合片区在1994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剪纸艺术乡。

水族剪纸技艺传承人

水族剪纸制成品


结语

贵州,一个神秘而又精彩四溢的地方。作为夜郎文化的主体区域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以上介绍的苗族、布依族、水族等三个民族的情况只是其冰山一角,指尖上的艺术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彩贵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贵州的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之卷,是在为“多彩贵州”的发展添砖加瓦。


《寻找夜郎》开展在即,敬请期待~


编辑:何少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