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示范区两周年:长三角一体化的生动实践正在改变什么?

夏骥 上海华略智库 2022-12-24




作者:夏骥 华略智库轮值CEO、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来源:首刊于第一财经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在“两区一县”的紧密协作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塑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等领域取得丰硕战果。展望未来,随着改革不断向深水区迈进,这块“试验田”又将如何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年后的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揭开了长三角一体化“试验田”的面纱。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以下简称“两区一县”), 面积2413平方公里。



犹如雄安新区、通武廊之于京津冀,南沙、横琴之于大湾区,一体化示范区肩负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探路重任;不同的是,该区域的水域面积就达到约350平方公里,蓝绿空间占比约68%,决不能走高强度集中式开发的老路,如何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创造金山银山,用好这块“大衣料子”,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两年来,一体化示范区在执委会的统筹协调下,在两区一县的紧密协作下,紧紧围绕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的定位,特别是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公共信用等方面,率先探索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在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方面闯出了新路。


目前,一体化示范区已经形成了50项制度创新成果,不少经验做法已经复制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


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科技创新功能加快塑造。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力。


一体化示范区的功能布局中,将环淀山湖区域作为创新绿核,打造生态、创新、人文融合发展的中心区域。



两年来,一批具有创新策源意义和成果转化功能的重大载体加快落地,比如复旦大学拟建设青浦校区,创建计算与智能、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工程等三大创新学院,新一代通信工程等一批新工科院系,复旦—华为新工科融合创新中心等产教产研联合研究机构。


苏州大学在吴江建设未来校区,设置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术研究院、中意国际学院和新药创新国际学院,打造交叉学科平台,实现人才培育、科学研究和产业孵化三位一体功能。


嘉善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湖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以祥符荡为核心的“北斗七星”湖区创新生态布局,探索引入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一流科研院校,争取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


就在近期公布的《上海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2025)》中,将一体化示范区定位于全市两大创新协同发展新高地之一,与张江科学城共同构成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网络体系骨干。


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一体化示范区重点打造由功能型总部经济、特色型服务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前沿型创新经济、生态型湖区经济构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产业链协同互补。


比如,2020年嘉善联合青浦、吴江税务部门,创新“云链通”一体化机制,利用税务数据形成三地企业供销链图,目前已累计已为一体化示范区的27家企业匹配到40家上下游企业。



再比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上海提出要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江苏提出要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提出要推进数字化改革,在此基础上,青浦提出充分依托G50高速公路沿线数字基础和发展优势,与吴江、嘉善协同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


青浦拥有华为研发中心、哈工大人工智能产业园、市西软件信息园、北斗西虹桥基地等应用和终端优势,吴江拥有亨通光电、京东方、英诺赛科氮化镓、有机光电研究所等转化和支撑优势,嘉善拥有立讯智造、格科微电子、赛晶亚太半导体科技、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基础和集成优势,具备全产业链的耦合优势。


同时,一体化示范区也将充分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共同推进淀山湖世界著名湖区建设,打造具有示范标杆意义的湖区经济。


三是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实现。一体化示范区将打破要素流动壁垒作为一体示范的重点,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不断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为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探索经验。


一体化示范区首先从优化营商环境着手,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和民生服务互联互通,每年关注若干跨区域办理的高频事项,深化“一件事”改革,逐步破解企业、人才、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


比如,嘉善和青浦联合办理了全国第一张跨区通办的营业执照,两区一县也都办理了企业住所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营业证照;吴江和青浦联合办理了全国首张跨区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两区一县也都实现了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的无缝衔接;执委会牵头13家机构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实现了跨区域联合授信等方面的突破。



同时,一体化示范区还联合成立了长三角开发公司,并创造性设立了开发者联盟,目前已经拥有41家联盟成员,让愿意参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主体能够拥有亲身参与的机会。


此外,一体化示范区还探索打破财政跨区域结算的瓶颈,在两区一县实现了公共财政的“互通互兑”,为下一步探索利益共享机制铺平了道路。


共同塑造高品质生活成果丰硕


一是优质服务资源加快集聚。两区一县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郊区,在公共服务资源方面相对欠缺,甚至缺乏必要的自我服务能力。


乘着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东风,两区一县加快引进一批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资源,不仅着眼于满足自身的需求,还注重提升为周边区域服务的能力。


比如,《上海2035规划》明确,到2035年,每个新城都要拥有至少一所高等院校、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所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事实上,青浦通过叠加长三角一体化、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五个新城建设等战略机遇,优质服务资源的集聚步伐大大加快,两年间先后引进和筹划建设了复旦兰生学校、宋庆龄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儿童医院、中山医院西院等三级甲等医院,长三角艺术中心、百老汇剧院群等高等级文化中心,环意大利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澳大利亚联实养老院等优质养老资源,极大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和品质。



同时,吴江、嘉善一方面积极对接上海中心城区优质资源,一方面积极对接省内优质资源,吴江引进了京东方(苏州)数字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优质医院,嘉善建成了浙师大附校、上师大附校等优质学校。


二是跨区共享程度加快深化。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除了集聚,更重要的是实现共享。一体化示范区坚持技术与制度双管齐下,不断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比如,青浦区以朱家角人民医院为基础,借助长三角医疗健康数字共享与交换平台,联合上海市级的中山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儿童医院、皮肤病医院、儿科医院、市中医医院等6家优质医疗资源,打造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并选取华为构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截至今年七月,通过长三角互联互通平台,已汇聚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居民在沪就医的诊疗数据,累计采集了825.29万名患者的4637.44万人次的诊疗记录,对长三角地区患者的就医需求、就诊路径、疾病谱情况进行了精准分析,并建成“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试点医院间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平台。


再比如,一体化示范区已有85家医疗机构率先实现异地门诊结算免备案,在此基础上,异地就医免备案范畴扩大至住院结算;同时依托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和长三角政务服务平台,通过申领国家医保电子凭证,还实现了“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


再比如,吴江发放的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加载了“交通一卡通”、苏州园林年卡、惠民休闲年卡等功能,方便群众出行和出游。


三是公共产品供给加快改善。一体化示范区着眼于公共交通、生态空间、历史文化等公共产品,加快改善产品供给。


比如,在跨省交通方面,连接青浦与吴江的元荡路建成通车,两地间的通行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5分钟;上海的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工程开工建设,有望在水乡客厅与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对接;沪苏湖、通苏嘉甬高速铁路抓紧实施,将在吴江新建苏州南站、在嘉善新建嘉兴北站;一体化示范区城际铁路有序推进,跨省公交线路持续优化。



又比如,开放空间与创新空间密切相关,元荡生态岸线率先实现贯通,环淀山湖高品质贯通工程加快推进,青浦新城环城水系也实现两岸贯通,为市民提供了亲水乐园,为人才提供了创新空间。


再比如,青浦朱家角、吴江同里、嘉善西塘等历史文化名镇积极参与江南古镇联合申遗,共同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同时,一体化示范区还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新场景应用,完成了跨区域古镇数字人民币支付消费、供应链企业间跨区域数字人民币转账支付、跨区域公交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财政补贴使用数字人民币方式支付、跨区域涉农数字人民币使用等多个“全国首笔”,并在“五五购物节”期间推出的长三角跨区域数字人民币消费优惠活动、实现跨区域税费缴纳。


共同实施高效能治理成绩斐然


一是空间治理能力加快强化。空间治理是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基础,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离不开统一的顶层设计。


2020年,执委会牵头两省一市共同编制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成为我国首个由省级行政主体共同编制的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



《总体规划》不仅直接指导了两区一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修编,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举措,特别是在土地混合利用,建筑垂直混合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的谋划。


在此基础上,660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的国土空间规划也在抓紧编制,水乡客厅的国际方案征集也即将完成。


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水乡客厅的规划体系,充分体现了一体化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五共”(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制度创新试验田和“五个一”(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平台管实施、一个主体管开发、一套标准管品质、一体化制度管治理)共建模式的引领示范。


特别是在“一个平台管实施”方面,一体化示范区结合“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城市大脑”等建设,谋划建立统一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各级各类规划成果统筹衔接、管理信息互通共享。


二是生态治理成效加快显现。一体化示范区作为生态资源富集地区,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合力保护好绿水青山,更要探索转化为金山银山。



一方面,一体化示范区针对跨区域环境治理的关键难点,提出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环保部门出台了《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行动方案》,统一了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


特别是在3060目标下,上海提出力争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吴江和嘉善也积极响应,提出与上海同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另一方面,一体化示范区积极探索转化路径,努力把天然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比如,以共建共享、受益者补偿和损害者赔偿为原则,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太浦河率先建立水质保险项目;探索建立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区域交易合作机制,吴江发放了全省首笔超千万元的排污权抵押组合贷款,投放了首笔“长三角绿色生态贷”。


又比如,一体化示范区将绿色生态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在刚刚结束的开发者大会上,就签约了长三角清洁能源产业示范、碳中和和生态环保研究中心集群等项目;吴江发布了全国首单绿色科技创新债权融资计划,青浦和嘉善都着力打造绿色金融产业园。


三是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提升。在疫情爆发之初,一体化示范区围绕加强联防联控,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深入研究,短时间内就建立了6项联防联控机制,包括信息动态互通互鉴、人员流动互认互通、共保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合并交界点临近卡口、应急物资互帮互济、社会治安联合管理等,在有效防控疫情扩散的同时,最大限度保障了复工复产。



同时,一体化示范区更加注重探索常态化的协同治理机制。比如,着力加强信用一体化合作,两省一市信用办印发了一体化示范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标准(试行)》《公共信用信息报告标准(试行)》,对严重失信行为进行标准认定和统一公示,目前三地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名单已实现共享。


又比如,两区一县的12家法庭共同组建了“全域协同”法庭工作联盟,上线运行了“长三角示范区执行在线”平台,并签署了《长三角示范区执行在线迭代升级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跨区域法院执行联动,特别是在全国首推了一体化“法拍贷”,解决异地拍品融资难题。


再比如,两区一县针对“三跨三分离”信访事项的联办流程明确了标准化工作办法,加强信息实时共享、矛盾定期分析、案件联合处置,共建一体化信访服务圈。


两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展望未来,一体化示范区将迈向改革的深水区,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也需要破解更多的难题。


我们也相信,一体化示范区将加快探索形成更加成熟、更加有效的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建设成为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


—— e n d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原创】时势、经验、实践与梦想——华略团队赴大湾区考察纪实【采访】专访华略智库任新建:给政府做“外脑”究竟能学到什么?【动向】“决策咨询”遇见“战略咨询”:华略智库访团赴智纲智库考察【动向】华略智库访团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考察学习【原创】一篇文与一座城的辉煌:透视南昌的前世今生【热文】孟晚舟三篇至情感言:没有大国崛起,哪有小民尊严【热文】最穷最富都在广东,第一经济大省区域差距为何这么大?【热文】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揭榜:谁是第一强省?【月刊】行而不辍,屡行致远——华略智库9月刊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