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议收藏丨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法律适用问题规范性文件汇编(2022年12月更新)

独角法兽
2024-09-05
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相关法律适用问题批复汇编

一、综合

(一)现行刑法的补充与修正(16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已被废止,1979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修订)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年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施行)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2009年施行)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施行)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2015年施行)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2017年施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2020年施行)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年修正)

(二)其他法律(1件)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9年修正)

(三)罪名规定(8件)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法释〔1997〕9号)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见(高检发释字〔1997〕3号)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法释〔2002〕7号)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二)(法释〔2003〕12号)

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三)(法释〔2007〕16号)

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四)(法释〔2009〕13号)

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法释〔2011〕10号)

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法释〔2015〕20号)

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法释〔2021〕2号)

(四)立案追诉标准及管辖分工(8件)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犯罪审判中参照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法发〔2010〕22号)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修改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决定(高检发〔2020〕15号)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有关问题的通知(法发〔2021〕16号)

4.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公通字〔2020〕9号)

5.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22〕12号)

二、刑法适用犯罪

1.公安部关于我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经外国审判后回国如何依法处理问题的批复(公复字〔1996〕9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7〕5号)

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修订刑法第十二条若干问题的通知(高检发释字〔1997〕4号)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法释〔1997〕12号)

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跨越修订刑法施行日期的继续犯罪、连续犯罪以及其他同种数罪应如何具体适用刑法问题的批复(高检发释字〔1998〕6号)

6.公安部关于刑事追诉期限有关问题的批复(公复字〔2000〕11号)

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的时间效力的批复(高检发研字〔2000〕15号)

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高检发释字〔2001〕5号)

9.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法研〔2003〕153号)

10.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司法解释施行日期有关问题的通知(法办〔2007〕396号)

11.关于办理军队和地方互涉刑事案件规定(政保〔2009〕1号)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法释〔2011〕9号)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表述修正前后刑法条文的批复(法释〔2012〕7号)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法释〔2015〕19号)

15.对如何理解和适用1997年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关问题的意见(2018年施行,暂未公开)

16.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和适用1997年刑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关问题征求意见的复函(法研〔2019〕52号)

17.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高检发〔2019〕13号)

三、犯罪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当前办理集团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法研字〔1984〕9号)

2.关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卫医字〔1989〕第17号)

3.公安部关于如何理解“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问题的复函(公法〔1994〕27号)

4.关于如何确定无户籍登记的犯罪嫌疑人年龄的的答复(公法〔1997〕125号)

5.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企业犯罪后被合并应当如何追究刑事责任问题的答复(1998年施行)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法释〔1999〕14号)

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骨龄鉴定”能否作为确定刑事责任年龄证据使用的批复(高检发研字〔2000〕6号)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5号)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区分主犯、从犯问题的批复(法释〔2000〕31号)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法〔2001〕8号)

1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高检发释字〔2002〕4号)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已满 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法工委复字〔2002〕12号)

13.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复函(高检发研字〔2002〕17号)

1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2002〕139号)

15.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高检研发〔2003〕13号)

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1号)

17.人民检察院办理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高检诉发〔2007〕63号)

18.公安部关于村民委员会可否构成单位犯罪主体问题的批复(公复字〔2007〕1号)

19.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高检发研字〔2007〕2号)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法发〔2010〕9号)

2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涉嫌盗窃的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是否违法问题的批复(高检发释字〔2011〕1号)

32.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高检发研字〔2013〕7号)

3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的解释(2014年施行)

24.公安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工作规定(公通字〔2014〕33号)

25.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高检发〔2016〕9号)

26.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指引(试行)(高检发未检字〔2017〕1号)

27.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高检诉〔2017〕14号)

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中涉及经济犯罪嫌疑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20〕17号)

2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法发〔2020〕31号)

3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21〕1号)

四、走私犯罪(走私假币罪)

1.关于在查处金融违法犯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公通字〔2001〕60号)

2.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若干经济犯罪案件如何统计涉案总价值、挽回经济损失数额的批复(公经〔2008〕214号)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4〕10号)

五、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

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能否对章XX进行立案侦查的批复(公经〔2002〕446号)

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如何认定湖北xx股份有限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批复(公经〔2002〕549号)

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认定烟台XX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犯罪结果的批复(公经〔2002〕697号)

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XX商业贿赂案如何定性的批复(公经〔2002〕1299号)

5.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有关问题请示的答复(公经〔2002〕1605号)

6.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国有控股、参股的金融部门及其分支机构有关人员失职或者滥用职权可否适用刑法第168条的批复(公经〔2012〕269号)

7.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严格依法办理虚报注册资本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刑事案件的通知(公经〔2014〕247号)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解释(2014年)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法释〔2005〕10号)

二、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

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认定“5·15”案件性质的答复(公经〔2000〕722号)

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性质的批复(公经〔2000〕1329号)

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转发国家外汇管理局答复意见的通知(公经〔2001〕443号)

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刘XX等人的行为构成用账外客户资金发放贷款罪的批复(公经〔2001〕840号)

5.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以信用卡透支协议的形式进行借款可否视为贷款问题的批复(公经〔2001〕1021号)

6.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8·18”专案中有关人员贩卖假银行承兑汇票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公经〔2002〕85号)

7.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转发《关于对贩卖假金融票证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复函》的通知(公经〔2002〕251号)

8.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银行预付款保函认定事宜的复函》的通知(公经〔2002〕745号)

9.公安部关于涉嫌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犯罪案件涉及的部分法律问题的批复(公经〔2003〕88号)

10.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转《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单位取款凭条性质认定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公经〔2003〕575号)

1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制造、销售用于伪造货币的版样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公经〔2003〕660号)

1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马XX变造货币案中变造货币数额认定问题的批复(公经〔2003〕1329号)

1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伪造缅甸货币行为定性问题的批复(公经〔2004〕493号)

1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犯罪主体的批复(公经〔2004〕643号)

15.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挪用资金罪中“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批复(公经〔2004〕1455号)

16.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中国银行XX支行行长潘X等人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通知(公经〔2006〕1655号)

17.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银行现金缴款单是否属金融票证的批复(公经〔2006〕2697号)

18.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伪造银行履约保函的行为是否构成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批复(公经〔2006〕2769号)

19.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违法发放贷款案件中损失认定问题的批复(公经〔2007〕1458号)

20.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伪造变造金融凭证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公经〔2007〕1900号)

2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制贩假贵金属纪念币行为性质认定问题的批复(公经〔2007〕2548号)

2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以虚假的工作单位证明及收入证明骗领信用卡是否可以认定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请示的批复(公经金融〔2008〕107号)

2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银行进账单、支票存根联、支付系统专用凭证、转账贷方传票是否银行结算凭证的批复(公经金融〔2008〕116号)

2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骗取贷款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立案追诉标准问题的批复(公经〔2009〕314号)

三、金融诈骗犯罪

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单位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性质的批复(公经〔2000〕1329号)

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在存单上加盖“三不”字样能否认定为存单内容的批复(公经〔2001〕1022号)

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转《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出口押汇垫款认定事宜的复函》的通知(公经〔2002〕751号)

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转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答复意见的通知(公经〔2003〕907号)

5.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转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银办函〔2003〕469号复函的通知(公经〔2003〕1094号)

6.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银行进账单、支票存根联、支付系统专用凭证、转账贷方传票是否属于银行结算凭证的批复(公经金融〔2008〕116号)

7.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一起保险诈骗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公经金融〔2009〕248号)

四、危害税收征管犯罪

1.公安部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的“应纳税额”问题的批复(公复字〔1999〕4号)

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既涉嫌非法经营又涉嫌偷税的经济犯罪案件如何适用法律的请示的批复(公经〔2001〕253号)

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挂靠单位和个人是否符合偷税犯罪主体特征请示的答复(公经〔2003〕819号)

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江苏丹阳XX电器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定性问题的答复(公经〔2003〕982号)

5.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购买非法制造的用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又虚开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公经〔2003〕1448号)

6.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两种涉税违法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公经〔2003〕1449号)

7.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兰州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涉嫌偷税案有关法律问题的批复(公经〔2004〕1244号)

8.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变造、出售变造普通发票的行为定性意见的批复(公经〔2005〕89号)

9.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偷逃契税能否定性为偷税问题的批复(公经〔2005〕1040号)

10.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浙江XX纺织有限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定性问题的批复(公经〔2005〕1830号)

1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关于如何认定涉嫌偷税案中“拒不申报”行为的请示》的批复(公经〔2006〕1797号)

1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应纳税总额是否包括海关等部门征收的其他税种问题的批复(公经〔2006〕1829号)

1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在侦办虚开可抵扣税款发票案中如何适用“国税函〔2002〕893号文件”的批复(公经〔2006〕3070号)

14.公安部关于对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能否成为偷税犯罪主体问题的批复(公复字〔2007〕3号)

15.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依法治理涉税违法信息有关问题的批复(公经〔2007〕193号)

16.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吉林市XX公司偷税案是否涉嫌犯罪的请示的批复(公经〔2007〕1343号)

17.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地方政府擅自制定的税收优惠不能作为纳税人不缴少缴税款依据的批复(公经〔2007〕1459号)

18.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非法出售过期普通发票行为定性问题的批复(公经〔2007〕2290号)

19.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安徽省泗县XX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案定性问题的批复(公经财税〔2008〕67号)

五、扰乱市场秩序犯罪

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打击非法经营销售国内机票有关问题的批复(公经〔2002〕928号)

2.公安部关于涂XX等人从事非法金融业务行为性质认定问题的批复(公经〔2003〕385号)

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倒卖银行承兑汇票行为性质认定意见的批复(公经金融〔2009〕253号)

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对《关于对XX山等5宗土地被倒卖行为的性质予以认定的报告》的答复(公经〔2005〕34号)

5.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四川XX、陕西XX等公司代理转让未上市公司股权行为定性的批复(公经〔2006〕1789)

6.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程XX的行为是否涉嫌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犯罪的批复(公经法〔2008〕29号)

7.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未经行政许可审批经营成品油是否涉嫌非法经营罪的批复(公经法〔2008〕309号)

8.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艾XX等人有关行为定性问题的批复(公经反洗钱〔2008〕585号)

六、侵犯财产犯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

1.公安部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本组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批复(公法〔2001〕83号)

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挪用资金罪有关问题请示的答复(公经〔2002〕1604)

3.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转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对“民族优惠息”是否属于“特定款物”有关意见的通知(公经〔2003〕265号)

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犯罪主体的批复(公经〔2004〕643号)

5.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挪用资金罪“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批复(公经〔2004〕1455号)

6.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问题的工作意见(公经〔2005〕?号)

7.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合法并购”与“恶意侵占”的法律定义及其有关法律规定的复函(公经〔2007〕890号)

8.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居民小组下设生产队认定问题的批复(公经〔2007〕938号)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12号)

10.公安部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本组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批复(公法〔2001〕83号)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15号)

12.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员工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主体问题的复函(法研〔2011〕20号)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关于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欺骗等手段非法占有股东股权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的批复的意见(法工委发函〔2005〕105号)

七、扰乱公共秩序犯罪(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1.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的批复(公经〔2007〕526号)

2.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房产证是否属于“国家机关证件”问题的研究意见(2003年6月26日)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22号)

4.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买卖伪造的国家机关证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问题的答复(高检研发〔1999〕5号)

5.公安部关于盗窃空白因私护照有关问题的批复(公境出〔2000〕881号)

6.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关于买卖尚未加盖印章的空白《边境证》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高检研发〔2002〕19号)

7.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伪造、变造、买卖政府设立的临时性机构的公文、证件、印章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高检研发〔2003〕17号)

8.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行为人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担任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收受贿赂、挪用本单位资金等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法研〔2004〕38号)

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7〕11号)

10.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有关规定如何适用问题的答复(法研〔2014〕98号)

11.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伪造、变造、买卖民用机动车号牌行为能否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定罪处罚问题的请示》的答复(法研〔2009〕68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独角法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