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岳晓光:从桂林暴雨联想到海绵城市建设

岳晓光 海洋与湿地
2024-08-22


从桂林暴雨联想到海绵城市建设

 

岳晓光

 

近日,桂林遭遇数十年以来最大暴雨,相关部门多次发布出行提醒及预警、漓江水文站出现极高的水位、农业园林房屋等被淹产生经济损失、机场部分航班延误、火车站被淹中断交通、医院进水导致停电、市民出行路线受阻、学生落水导致身亡,都是这次暴雨造成的后果。因此,本次桂林暴雨对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生活工作造成了巨大影响,也引起了全国关注。



桂林市区现场图

 


桂林市区现场图



桂林站图


桂林市区现场图

 

针对本次自然灾害,很多单位组织人员进行抗洪抢险。桂林理工大学发现部分学生宿舍出现内涝,迅速进行排水、安置沙袋、转移师生等工作,并保障师生食宿;洪水退去后,第一时间进行垃圾淤泥清理及消毒。


桂林理工大学图


 

据悉,本次暴雨水灾虽然持续产生影响,但总体正在向好截止笔者发文前,桂林市区大部分区域洪水已退。面对桂林遭遇的水灾不禁让人产生许多思考,联想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属于应急管理的范畴,意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较好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了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策略:

 

1)出台相关建设办法,建立鼓励和宣传政策。管理部门可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案支持城市环境绿色发展并提高抗灾能力在宣传上,采用更多方式,要让大众对于海绵城市和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2)进一步优化总体规划设计。应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其中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保与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目标一致。


3)加大多方咨询与合作。管理部门、行业专家、社会组织及人民群众等进行更多合作,结合城市地形、环境、水文、建筑、管线、交通等自然及人工环境条件,确定重点建设和保护的战略策略。


4)加强雨水绿色处理能力。一方面重点升级排水系统,使用雨水渗透能力强的材料,利用公共空间收集雨水,减少水灾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收集的雨水进行绿色处理,促进可循环使用。


5)加强人工智能与气象技术的结合应用。建立气象灾害监控、预测预警系统,实时分析相关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减少甚至避免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


(本文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文|岳晓光

审核|Linda

排版|绿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洋与湿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