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院中标方案:深圳海洋大学,在山海间织补

有方空间
2024-09-07

△ 整体鸟瞰效果图  ©THAD

△ 校园主要空间节点效果图  ©THAD


项目名称  深圳海洋大学项目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含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体化详细规划设计)

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案状态  中标方案

建筑面积  58.9万平方米



项目背景


项目选址大鹏新区坝光片区,排牙山路以南,恒科路以东,环坝路以北、江屋山部分路段以西围合用地内。基地距深圳市区直线距离约46千米,毗邻坝光生物谷,用地周边东、南多为山地环绕,西、北侧分布少量建设用地,远眺可见白沙湾。海洋大学用地面积66.7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0.12公顷,管理范围积26.58公顷。项目地上建筑面积52234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84047平方米。



设计理念


海洋大学的方案设计,强调山海环境、建筑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教学、科研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力求打造一个具有“海洋”特色的新时代校园典范和全球海洋科学研究者向往的学术殿堂。


△ 教学区鸟瞰效果图  ©THAD


理念一:链山接海,织补共生的在地型校园


校园的整体布局利用场地的自然禀赋,结合城市南北向开放空间,打造观山望海的空间主轴线: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位于校园主入口两侧,构成面向城市的校前区;公共教学组团位于校园的中心,突出以教学为核心的空间布局;中轴其间遍布林荫大树、草地、水景庭园及广场,并通过步道及水系相串联,成为校园内部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间。


△ 主入口效果图  ©THAD

△ 教学区沿街效果图  ©THAD


理念二:以人为本,多维共享的人文型校园


校园的核心区域椭圆形的输配环廊连接科研,教学和公共服务区,打造高度共享,活力开放的学术云台。起伏的科研共享平台,希望利用交互共享的设计,突破学科界限,助力科研创新的孵化。教学、科研用房采用模块化设计,平面布局规整有弹性,适应未来学科发展的变化。


△ 公共教学内庭院效果图  ©THAD

△ 海洋共享平台效果图  ©THAD


理念三:结合自然、学府气质的人文校园


校园邻近山体公园的部分,结合自然山势和海洋大学建筑特征,打造因地制宜的公共服务片区。灵活舒展的建筑体量,依托山体次第展开,建筑空间通过堆坡、架台、造景,构建高低起伏、与山体公园多层次互动的校园景观体系。宿舍区位于场地的东侧,通过不同尺度的庭院、阳台、架空空间,为师生提供恬静自然的生活居所。


△ 行政办公区效果图  ©THAD
△ 会堂及食堂效果图  ©THAD

△ 宿舍区效果图  ©THAD


理念四:因地制宜、响应气候的碳中和校园


场地内主要科研建筑布局顺应现状地势及主导风向,形成自然有机的整体空间格局。设计充分尊重地域海洋生态,通过对“冷巷”这一岭南传统建筑精髓的凝练,形成冷巷、连廊、庭院等建筑语言,塑造出具有岭南文化韵味的校园空间,实现生态节能并回应地域文化。


△ 碳中和技术应用下减碳效果  ©THAD


理念五:多维互联,立体交织的连通型校园


通过空中连廊将科研服务组团、图书馆组团、生活组团相互联通,方便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建筑相连,一步一景,山水相依,功能融合。整体设计模糊室内外界限,提升校园活力,激发学术交往与思维碰撞。


△ 图书馆及对外交流中心效果图  ©THAD

△ 日景鸟瞰效果图  ©THAD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海洋大学项目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含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体化详细规划设计)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建筑类型:教育建筑
用地面积:66.7公顷
建筑面积:58.9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3年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主创:庄惟敏
主创建筑师:任飞、唐鸿骏、李匡
方案团队:林婷、杜仕成、周宇、许腾飞、王钰、窦晶晶、李征宇、孙伟晓、龚鹏宇、张华
绿建团队:黄献明、付俊伟、杨丝路、杨钰
景观团队:周易、林祥霖、李卓



视觉 / 庄妍湲  校对 / 李博超

本文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点击“在看”,为好设计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方空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