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新天地“天地餐厅周”启幕,探讨一下商业项目的“可持续”战略

kaga 商业咔
2024-09-07

标题之所以用上“探讨”两字,因为“可持续”是一个偏严肃、宏观的选题,它有一个官网: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 

首页即罗列了“可持续发展”的17个目标

之所以会有此选题,是因为刚启幕的上海新天地20年的“天地餐厅周”,重点围绕“可持续”理念开展并实行了一系列活动和举措,结合最近的所见所闻,让我感慨颇深故觉得必要聊一聊商业项目在“可持续”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应有的愿景。


何为“可持续”?



首先它是一个全球性的目标。


在环境保护方面,它有一个核心目标——将全球平均地表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否则会对地球气候造成巨大影响。而在2018年,这一数值从2℃改为了1.5℃,以保全海岛国家、最不发达的地区,以及许多大国的沿海区域。


因此几乎所有关于“可持续”的举措——从国家调控到塑料吸管改成纸吸管,最终都是为了这个1.5℃,对企业而言是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


转化为具体的举措则是“减少碳排放”,并且有两个方向:

1、保护环境,植树造林。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达到变相减排的效果。

2、发展技术,直接减排。例如淘汰高碳设备、使用LED灯及新能源车、数据中心改用清洁能源发电等等。


在此全球舆论环境中,只要稍作留意,就会发现关于“可持续”的话题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微信刷刷朋友圈,可能就会看到一条关于“碳中和问答”公益小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试。


比如朋友送我一本杂志,发现讲的竟然也是“可持续”专题。虽是巧合,但彰显趋势,本文很多分享的素材来自于这期杂志。


例如你脚上的运动鞋,很有可能就有品牌通过科技环保材料定制的鞋面。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社畜们离不开的咖啡,你用的每一根环保材质吸管,背后都是品牌的科技创新。MANNER新鲜出炉的环保联名活动这两天在朋友圈被刷屏。


比如甚至看个电影,也可能遇到因为气温升高而造成“世界末日”的题材。这些是以小见大,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意识,让你在消费、选择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已在为“可持续”愿景助力。总之这是我们未必意识到但其实已逃不开的话题——我们既是施加影响者,也是受影响者。


在商业项目中“可持续”又如何表现呢?


这就有点微妙了,因为商业项目本就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但在真实的消费场景中,客人更多直面的却是商场中的品牌商户,他们更多讨论的是“星巴克的纸吸管体验不好”,“星巴克新型吸管好像体验变好了”。但商业项目在“可持续”领域所做的工作,消费者可能未必有直观体会。这也就是我做这篇内容的初衷,期望通过分享标杆项目的“可持续”战略,从而给到业内借鉴,期望越来越多的项目能够致力于这项事业,并且将成果尽可能直观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上海新天地在“可持续”领域有何建树。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由于本文并非我专业领域范畴,因此下文众多内容参考了《瑞安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瑞安集团餐饮租户绿色公约》等相关资料。


上海新天地“可持续”绿色社区



从官方战略来看,瑞安房地产为应对诸如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等全球关注的焦点及回应各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在2019年推出了一项为期10年的「5C」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了5个关键要素, 分别为:

环境「Clean」、文化「Culture」、

社区「Community」、关爱「Care」、

企业管治「Corporate Governance」。

这5个关键要素,其实是开发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于“可持续”战略17项目标的归纳。


而从行业全局来看,每个开发商甚至落实到每个商场,虽然都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但具体“如何做”?相信会各有侧重,因此我不就瑞安房地产的5个关键要素进行展开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下载2020年的《瑞安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报告》。


为了便于实操和理解,我将商业项目如何贯彻“可持续”战略分为3个较为普适的维度来看。


如何“可持续”?



1、做好自己的工作


以上海新天地的战略规划来进行对应观察,先来看其是如何做好本分工作的。


首先上海新天地的开发方式就是以“城市更新可持续”为初心在进行——并非传统大拆大建,而是根据对于城市大片区的历史、自然、人文等多种要素的考量,因地制宜地或维持原有风貌、活化历史建筑;或进行现代化建设、带来全新体验。其中最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于太平桥公园的维护和运营以及建造人工湖等需要花费大量成本,但消费者未必能感知到这是上海新天地共同出品的“可持续”战略,这也是项目在整体开发框架上践行“可持续”的一个缩影。最新改造完后的太平湖宣传视频如下。


而在更为具体的商业、办公、住宅等建筑硬件方面,主要包括有:


设计层面,考虑到绿化面积、自然采光等与自然环境尽可能融合的诉求。从趋势来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把商场绿植、屋顶花园等作为亮点来进行推介,某种程度上也是“可持续”战略的普遍体现。


建设和采购过程中,与具有相关优质资质的施工方进行合作,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设计前沿的环保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关注空气质量,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运营过程中不断完善设施,对能源进行回收利用,净化空气,提高用水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例如引入雨水收集池,进行水质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车库冲洗等;回收排风热量,并将经过预冷/热的新风送至各区域以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对于不可避免的废弃物等方面,则是通过预防、减排、回收、再利用,从而变相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也就是从“前、中、后”三个时间点全面把“可持续”战略融入进商业开发的方方面面。并且通过聘请第三方认证机构监测公司持有的正常运营物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核算及认证,将抽象的目标通过具象的措施,从而达成可量化的成果。


最终,上海新天地继获得LEED(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及城市土地学会认证 后,2019 年又通过了 WELL 健康社区标准认证要求,是全球第一个取得WELL Community认证的项目。我很少把这类认证拿出来说事,是因为我认为作为现代商业,有这方面意识并且获得相应的认证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随着商业发展在今后越来越多的新建项目中,这些理应成为标配。但对于上海新天地这个20年前开发的项目而言,能在2019年获得WELL Community首个认证实属不易。


2、与商户协同做好工作


第1点是上海新天地在硬件层面已经做了以及正在做、今后也会持续做的工作。我曾说,商业项目如果没有了商户,那也就不能再称之为一个合格的商业,但在“可持续”领域,这项“自我净化”的工作是即使脱离于商户也要做的,但若能与商户联动来开展工作则更佳。上海新天地此次“天地餐厅周”主题活动,是一个难得的、值得分享的典型案例。活动期间前往,可以看到项目全域已呈现“绿色”氛围。


往年的“天地餐厅周”更多是主打美食文化,今年的重大突破是把“可持续”作为重点价值观进行输出。而且我也希望项目借此契机,能够在今后每年“天地餐厅周”期间都对这一理念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宣导。


这项工作的核心举措,是与100%餐饮商户签定一份绿色公约“Green Pledge”,共同承诺绿色可持续行动。这份公约包含了创新可持续包装、推广植物性饮食、打造可持续门店三大主要内容。


其中不乏一些细则包括类似鼓励推出绿色菜单,提供素食、健康菜品,并鼓励自带杯、推广健康植物性饮食等。


很多工作其实餐饮品牌们各自都陆续有在实行,例如咖啡品牌用自带杯可优惠等;而有些条款在实施方面则更为精细,未必对不同类型的餐饮商户都普适。这就更突显出上海新天地在落实这项工作时的难度和决心,如今上海新天地已达成100%签约率,是发动了项目所有的租赁同事进行一一攻克,有些品牌甚至上升到了双方高层洽谈的决策高度。某种程度上说工作难度大也反向体现出品牌对于这份额外的“公约”的重视——他们对“可持续”本就都会有自己的判断,并不想形式主义签字了事;而项目方则通过理念的宣导,来争取取得品牌对此决策的信任。由此可见比起单纯的宣传,上海新天地此次更为重视的是“结果导向”。


据悉瑞安房地产旗下除了上海新天地之外,创智天地、Inno创智的餐饮合作伙伴也已实现100%公约签署;上海地区,虹桥天地、瑞虹天地签约率均超过90%;同时,武汉天地,佛山岭南天地,重庆天地,南京未来城均已全面启动“绿色公约”的签署。”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项制定高标准的长期工作,据悉之后上海新天地在签约新的餐饮商户时,都会需要附带上这一《绿色公约》;久而久之,它能让“可持续”意识成为约定俗成,而连锁餐饮商户还有望将这一态度输出到更多商业项目,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才是头部开发商应该起到的引领作用。


3、带动消费者意识的提升


在消费者端,为了在“天地餐厅周”期间将“可持续”战略产生一次爆发性的宣导,项目活动期间会在室内外带来绿色社群“Green Community”以及新习惯挑战“Green Challenge”等相关衍生活动,通过更多人的互动参与,来感知这一事件。


从9月8日一直持续到10月7日,横跨“天地餐厅周”和“天地世界音乐节”两个大型主题活动,各种与“可持续”理念相关的社群互动穿插在日程表中。


绿色社群“Green Community”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包括有推崇绿色出行的Alley Donkey城市骑行比赛,让上海新天地首次迎来自行车“进场”;以及由lululemon等多个场内品牌带来的健康竞技体验,白领“转笔”大赛有点回归童趣本真的意思。


新习惯挑战“Green Challenge”方面,则是推出类似“每周一素”打卡挑战;在餐厅周期间完成绿色菜单打卡等结合餐饮商户且较具趣味性的持续打卡挑战活动。


最终这些强互动举措,是期望从“强调实践”回归到“注重理念”,如同一个轮回。毕竟客人到商业项目中、到餐厅是来享受、体验消费的,我们不能强行要求每个人都背上“可持续”的枷锁,例如只能点素食。


那么上海新天地与租户联动、发起各种互动活动的最终价值出发点又是什么呢?


其实答案已经发生了,只不过日常情景较为随机。比如你在茶饮店用手机点单的时候,会让你对吸管做一次选择;比如你用自带杯去买咖啡能减免5元;比如你在快餐店喝饮料时要习惯学会用杯口直接喝;比如你在外卖点单时,会看到一个“不需要餐具”的选项……


所有这些,在单个事件发生时,它只是埋没在了一系列生活选项中,但这些由品牌设置的“小障碍”,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告诉你,你已经是全球可持续战略中的一部分。


作为商场而言,上海新天地本次餐厅周开始所做的工作,是为了让消费者在进入到商业项目的场域中,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强烈感受到“可持续”的共鸣,并在不强行改变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在点单就餐过程中能有所感知,并逐步形成理念价值观。从长期主义视角来看,有助于在今后,甚至是对我们的下一代,带来深刻的思维印记。


这就如同垃圾分类,施行这一规定,是通过让扔垃圾这件事变得更麻烦,从而减少垃圾的数量。但具体施行,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自觉,短期内被吐槽的环节不胜枚举,但我们的下一代,生于一个习惯垃圾是需要分类的年代,到他们当家时,这件事已成为了自然


最后,在文末分享几个《第一财经》杂志中我个人觉得较有启发的论点。


1、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材料本身,而是从源头上遏止一次性文化的泛滥。

举例而言,商户改变吸管等材料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如何看待一次性餐具的有害性。


2、商业世界没有点石成金,越是空洞的概念,越是要制定极为具体的实战策略,才可能让环保主张的可信度稍加提高。

这就是我本文上半部分所讲的话题,不管是商场还是品牌,需要有实际的措施。


3、从政策、能源、制造、品牌、产品,再到消费者,这是一条漫长的绿色价值链。

这句话几乎概括了本文的整体结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为什么上海新天地至少已经为此规划好了未来10年的战略。


4、“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且任何一个公司都无法单枪匹马地解决。”

说这句话的是allbirds的主理人,该品牌与adidas共同推出了一款具有超低足迹二氧化碳的跑鞋。而本文中上海新天地与其商户在“天地餐厅周”的合作,也是一种印证。


5、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看见环保。

环保展览,是最直接的宣传手段;而在餐厅、零售等与消费者日益相关的商户中植入“可持续”理念,比短期的展览更能润物细无声地触及到大众群体。


下一次用自带杯买咖啡的时候,我会“看见”自己获得的不仅仅是5元的优惠。


one more thing


“可持续”是上海新天地在20周年之际面向未来打造社区的核心工作。它的17个目标除了环保占据重大权重外,甚至还涵盖了例如性别平等、优质教育、体面工作等全球人文关怀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在《瑞安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也都有针对性地做了很多相关工作,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业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